夢牽魂縈的地方
來源:作者:李春時間:2012-07-18熱度:0次
夏夜,妻去練紅歌,我例行散步。走在林蔭道上,聽著隨風(fēng)飄揚的紅歌聲,感覺是那么愜意、興奮。《五星紅旗迎風(fēng)飄揚》的豪邁;《映山紅》的婉轉(zhuǎn);《我們走在大路上》的嘹亮,讓人激動、昂揚!夏夜的風(fēng)因為有歌聲伴隨,更顯得涼爽怡人。我凝神諦聽,腦海里閃現(xiàn)出青春燃燒的歲月。
1976年,我們同時入伍的600多名戰(zhàn)友,分散在內(nèi)蒙古赤峰至通遼幾百公里的預(yù)設(shè)鐵路線上。駐地是峽谷、山溝和草原。
群山峻嶺中我們住的是帳篷,吃的是高粱米,喝的是苞米渣子,干的是砸石子,撬鋼軌的重體力活。但我們一顆紅心向著黨,面對艱難困苦,我們唯有忠貞,唯有奉獻(xiàn),唯有堅強。這不是空話,套話,是我們當(dāng)時的年輕一代,引以為自豪的真實想法。我和戰(zhàn)友們一起搭帳篷,一起抗風(fēng)沙,一起吃粗糧,一起喝溝水,一起鉆山洞,一起架橋梁,一起扛鋼軌,一起鋪石子。火紅的青春獻(xiàn)給了火紅的年代。我們高唱的軍歌是“鐵道兵戰(zhàn)士志在四方”,我們呼喊的口號是“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我們立了功,受了獎,入了黨。
北方的寒冷來得早,來的快。十月就有飛雪飄舞,而且是下一場積一場,滴水成冰,一直到來年的五月才開始融化。手、腳凍爛了、凍裂了。大頭鞋、羊皮帽也擋不住那山中徹骨的寒風(fēng),手一伸就滋滋地沾上冰涼的鋼軌。不少戰(zhàn)友倒在了山腳下,倒在了隧道中,倒在了千里鐵道線上。山中那一座座墳塋就是我們鐵道兵的豐碑。
戰(zhàn)友祥,是我老鄉(xiāng),一個愛說愛笑的倉庫保管員。在運送物資上山的途中,軍車打滑眼看就要翻下山溝,他豪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軀擋住了下滑的車輪,永遠(yuǎn)留在了北方峽谷山巒之中。一條條臥龍似的鋼軌,在我們的汗水足跡中伸延;一座座風(fēng)格各異的火車站在我們手中誕生。我們用汗水和熱血鋪通了赤峰至通遼的鐵路,世界聞名的霍林河露天煤礦的原煤,源源不斷地運往祖國的四面八方。而我們又踏上新的征程,高唱著:背上那個行裝/扛起那個槍/雄壯的那個隊伍浩浩蕩蕩/同志呀你要問/我們哪里去呀/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離別了天山千里雪/但見那東海呀萬頃浪/才聽塞外牛羊叫……
我們鐵道兵就是這樣,鐵路修通就搬家,哪里艱苦哪里去。我們的足跡遍布山南水北,通到了青藏高原,天山腳下;通到了昆侖山脈,金沙江畔;通到了林海雪原,江南水鄉(xiāng);祖國處處有我們的身影,條條鐵路有我們的腳印。這就是我們獻(xiàn)給黨的歌!
鐵道兵兵改工后,我脫下了軍裝,但80%的戰(zhàn)友都選擇留在了鐵路工地上。我們一直聯(lián)絡(luò)著,一直懷念著,一直珍惜著!那斷感情永遠(yuǎn)不能忘懷!
三十年的歲月年華,三十年的改革之路,我們青春不在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對軍旅生活的懷戀,對戰(zhàn)友的思念,像烙印一樣烙在了我們的心上。我們心中有一面旗幟是五星紅旗!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我們永遠(yuǎn)忘不了我們的軍歌!永遠(yuǎn)忘不了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志向!永遠(yuǎn)忘不了青春燃燒地——那個夢牽魂縈的地方!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