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藍田蕎麥饸饹
來源:作者:楊廣虎時間:2012-06-25熱度:0次
九十年代初期,我來西安上學(xué),每天騎著自行車穿梭于翠華路于體育路。
記得一天中午,路過陜西歷史博物館后門,看到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正在買吃食;我肚中咕咕,看著那金黃色的面條一樣的東西,停了下來,上前一問,原來是藍田蕎麥饸饹。
藍田蕎麥饸饹。我沒有吃過,聽說過。西府寶雞的塬上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村里突然流行吃饸饹,是小麥做的。村里人喜食硬面,有的人專門做了饸饹床子,供村里人借用。饸饹床子底部有鐵制的漏孔,漏孔上有圓形盛面槽,槽里面放入母親和好的面團,用一條胳膊粗的二米多長的木棍,利用“杠桿原理”,壓在面團上往下壓,面團從漏孔擠壓成長條,直接進入開水鍋中煮熟,再添加臊子、油潑辣子、鹽醋蔥花和蒜泥等便可食用。用羊肉泡沫的碗咥一碗舒服極了。我最愛再大鐵鍋頭壓饸饹了。
男子倒也干凈。蕎麥饸饹也不貴,一斤一塊錢,我買了一斤,用筷子給我夾著,再上面撒了些香菜末、韭菜末,淋了些香油,放到一個塑料袋子。我拿了回去,加了些油潑辣子、鹽和從寶雞家鄉(xiāng)帶了的手工香醋。真是花花綠綠,色味俱佳,香味十足,辣味過癮,筋細滑軟,色澤光亮,咥了能舒服幾天。
以后,每天上午在老地方總能等見這位男子。據(jù)說,每天早上,在家做好蕎麥饸饹后,從藍田騎著他那輛除了鈴響其他都不響的二八自行車趕到城里來賣,刮風(fēng)下雨,天天如此。
有人牽著奶牛奶羊進城買牛,人們圖的就是個放心;買藍田蕎麥饸饹的男子說他的饸饹絕對是純手工的,沒有加任何添加劑,也沒弄虛作假,苦蕎和甜蕎是按照一比九的比例上秤過的,也很新鮮,放在藤條籮筐里面透風(fēng),上面蓋著白土布,一句話“沒麻達!”從買的人來看,大家都很滿意,吃在嘴上,香在心里!
“藍田勺勺客有名。”幾乎天天買他的蕎麥饸饹,和這位男子熟了以后,我知道了藍田蕎麥饸饹,也叫“河漏”,是北方人喜食的一種面食,外觀滑滑細細像粉一樣,一般用樺木饸饹機壓制而成。男子和媳婦一大早做好,他來城里買,媳婦伺候年邁的父母和兩個娃娃上學(xué)。一家人的生活全憑他的這門手藝了。
藍田出美玉,也出美食;是中華文明發(fā)祥地,中華始祖華胥氏故鄉(xiāng),傳為女媧故里;更有大詩人王維的“輞川別墅”讓人羨慕,王順擔(dān)土葬母于王順山,藍田人不僅聰明吃苦、勤勞勇敢,“首孝悌”的精神在藍田人心目中從小有了。
我從小喜歡吃涼面,這樣的涼蕎麥饸饹最適合我了。
蕎麥營養(yǎng)豐富,富含淀粉、蛋白質(zhì)、氨基酸、維生素 P、維生素 B1、 B2、蘆丁、鎂、總黃酮等。而且蕎麥中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喬麥最降氣寬腸,故能煉腸胃滓滯,而治濁滯、泄痢、腹痛、上氣之疾。"因蕎麥性寒,就有了“蕎面涼冶沿,離不開三樣好調(diào)和,油潑辣子、蒜、芥茉。”之說。
“蕎面饸饹黑是黑,筋韌爽口能待客?!?nbsp;我的胃很好。就喜歡吃些簡單的粗食,筋道利口,雖說不易消化,但由于我是毛頭小火,火氣旺盛,吃著這硬邦邦的藍田蕎麥饸饹,越爵越有味,回味悠長,精神抖擻;有時候再聽幾句老陜吼出的秦腔,倍感舒服!
不想,吃著這位男子的藍田蕎麥饸饹,一下了過了十幾年,男子由中年也變成了老年。期間,自行車也換成了摩托車。但是饸饹口味絕對正宗,每天有他一大幫子“粉絲”等著他吃呢。
熟了以后,我問他,你說你這蕎麥饸饹有啥秘方。他說秘方嗎?首先要誠實,而要講信用,二老出去時,我也沒有忘記這里吃饸饹的人,按時送到。至于其他,倒也有,不知道算不算“秘方”?就是調(diào)料的水,要用藍田的水,調(diào)料是自家產(chǎn)的,祖上要用一塊雞蛋大小的藍田玉石放在火中燒,燒到一定火候用火鉗夾到水里,“火石擊水”,冒起一股股白煙,然后用這種水來做調(diào)料。
我說,這也算吧。只有藍田的水、藍田的玉石、藍田的鄉(xiāng)黨,才能做成“藍田蕎麥饸饹”。
大概前年吧???雖說我上班后離買饸饹的地方有點遠了,有時候自己去,或者托人去買。但是很久沒有見他了。我找了幾次,據(jù)知道的人透露,他回藍田老家了,憑著這門手藝和人品,供養(yǎng)出了一雙兒女都大學(xué)畢業(yè)上班掙錢了,自己也老了,跑不動了,葉落歸根,回老家去了。在最后買的三天里,不收一分錢,盡管吃!
我吃不到原始純凈的藍田蕎麥饸饹了。雖說一些飯店賓館也有,但讓人不放心。我就喜歡吃這簡單的藍田蕎麥饸饹。雖說有什么羊肉饸饹、牛肉饸饹,饸饹冒羊血等等。我從小不起吃肉,不喜歡湯湯水水,喜歡干干整整、堂堂正正,個人的口味還是偏重“健康的簡單。”
昔日蔡文姬不能“回歸故鄉(xiāng)”、“母子團聚”。今日不能因為我們的偏食和喜好讓一位老人忙忙碌碌,窮于生計。這有些自私和苛刻。老人回到藍田老家安享晚年,也是一種解脫和幸福!藍田蕎麥饸饹成為一種甜蜜的回憶了!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比ツ?,路過藍田女詩人蔡文姬紀念館,去了藍田東湯峪溫泉,在一家農(nóng)家樂吃了一碗藍田蕎麥饸饹。已經(jīng)吃不到過去的味道了,老板說現(xiàn)在都是機器壓制,他們批發(fā),連岐山搟面皮都實現(xiàn)了機械化,誰還費那功夫弄呢!社會總在發(fā)展,無可厚非。我的記憶卻非常固執(zhí)地停留在了藍田蕎麥饸饹上了,那里有我的青春,有我的守候,有我的最原始的淳樸情感,有令我蕩氣回腸的勁道、瓷實和結(jié)實,有大千世界萬象入懷的氣概。
2012年6月23日夜于長安
來自楊廣虎個人博客:blog.sina.com.cn/yangguanghu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