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地礦精神的高地
來源:作者:綠野來客時間:2012-06-20熱度:0次
——2012年《杜鵑花》夏刊卷首語
為了實現(xiàn)秋天豐收的目標,一切能量都在努力聚集,斯為夏季。
明媚的陽光照耀著喀斯特高原,氤氳彌漫;峰叢與洼地相依相偎,若隱若現(xiàn),仿佛在向我們昭示什么?
過去,人們往往將貴州的落后、貧困歸咎于喀斯特因素,以“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人無三分銀” 為說辭,十分無奈。
這里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喀斯特峽谷與洼地遍布全省,將十七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裂得支離破碎。
欠開發(fā)、欠發(fā)達、欠發(fā)展的經(jīng)濟狀況與這種自然的洼地現(xiàn)象似乎有某種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千百年來,它始終擺脫不了這種宿命。
然而,地礦人知道,喀斯特不僅有洼地、峽谷,還有峻嶺和高峰:
這里有苗嶺山脈中分長江與珠江之水;有梵凈山矗立成武陵山的主峰;更有烏蒙山橫亙高原隆為屋脊,構成磅礡高原的主體。
地礦人還知道,在喀斯特高原寬厚、搏大的胸懷中,蘊藏著以“七仙女”為代表的豐富礦產(chǎn);富含有寶貴的地下水、地熱、頁巖氣資源,這是高原能夠高高聳立的有力支撐。
地形有高低,發(fā)展有快慢。但是,文化血脈對于事業(yè)的滋養(yǎng),精神原動力的引領作用是沒有分異的。
雖然經(jīng)濟處于“洼地”,貴州人卻不甘于身陷“洼地”。
在后發(fā)趕超的重要歷史機遇期,沖出“洼地”是貴州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使命。
在相對的經(jīng)濟“洼地”條件下,構筑精神“高地”,提振精氣神和自信心,顯得尤為必要而迫切。
今天,當我們置身于喀斯特峰叢與洼地之間,當我們肩負著資源保障的重要責任,構筑地礦精神“高地”已是不二的選擇。
構筑地礦精神“高地”,地礦人要行動,地礦人已經(jīng)在行動!
... ...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