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不相信,麗江與我無緣。
這樣悵然地離開,麗江,我不甘心,不甘心。旅游業(yè)興盛起來的十多年,特別是游畢錦江的五年來,我年年盼去麗江,每每從刊物及網(wǎng)絡(luò)讀到有關(guān)麗江的文字,就讓我心旌搖蕩,神思飛越。那是如何的一座充溢古色古香古味古韻的老城?馬幫的踢踏聲還在嗎?納西古調(diào)還飄蕩著嗎?因身不由已,曾與朋友幾次相約又毀約。這個冬季,企盼已久的麗江之約終于成行。
我名錦麗,世間竟有錦江,有麗江。難道這只是一種巧合,不是一種緣分?
四年前也是這樣一個初冬,我隨中國國土資源作協(xié)采風(fēng)團(tuán)去了貴州銅仁市,當(dāng)看到錦江的那一刻,心嘩地一下擦亮了,欣欣然漂渡瀏覽了錦江。只見一江錦水,豐沛、寧靜、純凈、自然、內(nèi)斂、低調(diào)、樸實地養(yǎng)育著兩岸人家,卻不事張揚,無如織游客,亦無喧囂聒噪。江水湛藍(lán)浩淼,靜謐的樣子讓人心動。一派大江大水之胸襟和氣魄。它盈盈地充溢進(jìn)我的心里,記我久久不愿離去,回來后再也不曾忘懷,并寫了《那一條我的江》寄情文字,以資紀(jì)念。自此,一廂情愿地認(rèn)為,錦江、麗江,一定與有我某種宿命的關(guān)系。我雖生長在北方干旱山區(qū),卻在南國,有兩條“江”與我相守,每每遙想,心就潮潮的,情就潤潤的,花開春夏,葉落秋冬,生命四季豐采。
從此,長長地遙望起麗江來。曾多次,甚至夢游過麗江。當(dāng)然,麗江是城不是江。關(guān)于麗江地名的來歷,曾請教過麗江古城老龍門客棧的掌故周先生,他給提供了幾種版本。比較公認(rèn)的是,因麗江緊貼金沙江。而金沙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犁牛山下,被稱為“犁水”,“犁”與“麗”古音相近,金沙江又稱“麗水”。元朝大將忽必烈南征大理時在此革囊渡江,他統(tǒng)治這一地區(qū)后,設(shè)置云南行省麗江路軍民總管府,麗江地名由此而來。
麗江不僅臨麗水,因壤接云南、四川、青藏三省,成為擁有千年歷史的古城。千年以馬幫商賈寫就雄壯歷史。期間演繹著千種傳奇和悲壯。然而,麗江,顧名思義,又是溫柔愜意的,甚似一條婉約流動的江。因了玉龍雪山的千年庇護(hù),它氤氳出千古神韻,流閃著撲朔迷離的傳奇色彩和美麗景色,成了當(dāng)代人浪漫之旅的天堂。
我卻心有不足,因我的麗江之行只有兩天,麗江古城、束河古鎮(zhèn)、玉龍雪山、東巴拉大峽谷(我寧愿意稱雪山草原),我馬不停蹄、腳步紛亂地走過,來不及端詳、來不及回味,來不及凝耳細(xì)聽,麗江,那一城高高低低的古樸、花花綠綠的繁花,嘈嘈切切的聲韻,這就別過?顯然不甘心不死心。于是抓住去機場前的最后三小時,我又漫無目的地返回麗江古城。低眉順眼慢走任看。仿佛把什么弄丟在這古城的犄角旮旯。或說,想從麗江的犄角旮旯里拾走一件什么。
二
從“朔風(fēng)厲嚴(yán)寒,陰氣下微霜”的北方來到了麗江,空氣透徹千里,陽光直射眼前,耀得人睜不開眼睛。無論建筑還是人流商市,都鍍上了強光,白茫茫的。這讓所見有些失真。失真的顏色下,每一條街道每一片店鋪又籠罩上一層人為的嬌情。特別是充斥大街小巷的那首侃侃的情歌,滴塔滴塔,把人的心滴塔軟了,滴塔煩了。這也許就是人們所言的,麗江的柔軟所在。說白了,這柔軟是人為強加的。
我更想聽到納西古樂。想從悠長的古調(diào)兒中追憶馬幫的生活史創(chuàng)造史情愛史。試想,自古麗江的相遇和等待都是久違的熱烈的,麗江的情緒和宣泄都是熱切的淋漓的,為什么今天要故弄玄虛弄的軟纖纖纏綿綿的。孰知乎,真正的寂寞是講不出來的,真正傷感是唱不出來的。特別是夜幕之降,麗江迫不及待地扯起曖昧的薄紗,所有的酒吧幾乎在同一時間亮起了紅燈籠。燈光撲朔迷離。迷離的背后,真情幾重真心幾多?
我走進(jìn)了“一米陽光”。
若能在輕柔的音樂中,喝下淡淡的紅酒,讓血管微微擴(kuò)張,讓心傾聽血液走街串戶的腳步聲,那是一種情緒的梳理和歸納,是一種精神的休養(yǎng)生息。生命從迭落娘胎,再不得稍閑,匆匆中實在需要停頓下來作這樣的休養(yǎng)生息。
然而,我又錯了。麗江,不是自然的麗江,是商業(yè)的麗江,是商品的麗江,是金錢的麗江,是俗世的麗江,是喧囂的麗江。從酒吧里粗糙的桌凳、和擺放其上的敲擊具——粗細(xì)不均的木棒子木樁子、以及坑坑洼洼、傷痕累累的桌面可見一斑。充滿雄性的納西族、傣族青年奔放起來,狂舞起來,與超高分貝的音響一混合,酒吧頓時呈爆炸之勢。曾在別處古城,別處酒吧,體味過的優(yōu)雅和閑適,為什么在我熱盼的麗江,卻是如此瘋狂和躁動?因川藏高原過于厚重,滇西北過于寂寥?還是因當(dāng)下人活得過于矜持過于沉重,需要在此宣泄一空?
麗江是外人的。我試圖尋找本土居民,想得知他們是如何在這個古城生活的。真如很多文章里寫的,悠閑地曬太陽打盹?然而我?guī)缀鯖]遇見。麗江更多的是外來人,或經(jīng)商,或旅游。真實的麗江被遮蔽了。失望中,卻見街角的一個小露臺上掛著紙牌,上寫:免費發(fā)呆。先是一驚,后是苦笑。為什么要到麗江來發(fā)呆?不錯,發(fā)呆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物我兩忘的狀態(tài),更是一種境界。置身熙來攘往、花紅柳綠中,沒有相當(dāng)?shù)墓α?,你以為你能安然地發(fā)呆?借用那句廣告詞:做夢吧!
三
“順?biāo)氤?、逆水出城”。這最后的三個小時用來獨享,那是相當(dāng)奢侈的了。沿著中河的水岸而行,明晃晃的太陽倒映在水中,上下輝映出一片溫暖。哪有如此暖和的冬天?心不覺樂了,突然想坐下來曬一曬麗江的陽光。
其實,一到麗江,它耀眼的燦爛已然領(lǐng)略。見同行者急忙戴遮陽帽、太陽鏡,我多情地認(rèn)為,那是一種拒絕和隔膜。陽光是冬季麗江最為珍貴的物事,千里迢迢而來,何不熱面去迎接它?難道熱吻的情侶,有怕碰疼嘴巴而敷衍的嗎?我這份虔誠,麗江,你可懂?
來麗江,還有一個渴望,就是能夠一飽耳福,親聆“白沙細(xì)樂”?!鞍咨臣?xì)樂”是“別時謝禮”的音譯。相傳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時“革囊渡江”到麗江,與統(tǒng)治著以今天麗江古城一帶為核心的大片領(lǐng)地的納西酋長麥良成為好朋友。離別時,便將隨軍宮廷樂工的一半作為“別時謝禮”,贈送給麥良。這就是相傳至今的納西古樂的組成部分“白沙細(xì)樂”。
尋思中,一縷音樂漸遠(yuǎn)漸近。我加快腳步循聲而去,近了近了,這是麗江南門主街的背后。在潺潺流水旁,一店鋪門口陳設(shè)了樂隊。主打歌手戴著眼鏡倒戴帽子,渾厚的聲音穿透力極強,一改侃侃軟綿綿的“滴塔”“滴塔”聲。我姑且稱他們是眼鏡樂隊。
遵從內(nèi)心的召喚,在店鋪門口,溪流邊上,一溜擺開的座位中,找了一只長凳坐下來。一邊曬太陽,一邊聽歌。時值午后二三點,食客稀少,頂多有三兩客人稀稀落落散坐其間,品茶、聽歌、聊天。我這兒臨河的一溜兒剛好沒人,我多想躺平,讓身體更大的面積接受陽光的炙烤。羞于啟齒的是,出門恰遇身體不適,體內(nèi)冰山潰退,塊壘和阻擋狹路相逢,致使腹部微鼓,隱隱作痛。就讓陽光來化解吧。
于是真的躺平,感覺陽光直灑下來,穿過皮膚,穿過皮下組織,越過肌肉,層層滲向身體深處。微閉的眼前,七彩的光暈旋繞飛舞。音樂漸起,酣暢、悠揚,叫不上名字,卻似曾熟悉。我作假想,“白沙細(xì)樂”是這調(diào)兒吧?
據(jù)說“白沙細(xì)樂”第一樂章名“一封書”,即是表達(dá)離別謝意的樂曲,纏綿悱惻,哀傷動人??磥?,哀傷是麗江的底色和基調(diào)?難怪一街“滴塔”著,難怪吸引我的眼鏡樂隊主打歌手的聲音,這般的磁性柔綿。
四
陽光。流水。音樂。幾重消解,我體內(nèi)的塊壘消解融化了,生命之水嘩嘩地流動起來,順暢地循環(huán)著,舒服的感覺一點點由身體反射到心窩。
“哦,麗江,我的江!”不由輕喚一聲。不是驕情不是做作,是發(fā)自肺腑的感動和感覺。麗江,到底以燦爛的陽光安撫了我,以寬厚的音樂征服了我。
再也躺不住,起身走向樂隊,向眼鏡歌手點了兩首喜愛的歌,其一是莆巴甲的《愛就是那樣簡單》,另一首是王菲的《傳奇》。
“眼鏡”看著歌單,手指指向正在演唱的女歌手,眼睛問:“讓這位女歌手唱好嗎?”我搖頭。他又指向自己:“要我唱?”我點頭。就要告別麗江,我不想留下遺憾。
這兩支歌曲,無論是旋律還是歌詞都與眼鏡歌手磁性卻不至驕情的唱腔非常吻合,也非常符合此時我的心境。
“愛就是那樣簡單,坐在那蔚藍(lán)的湖邊,看著夕陽,聽他把情歌唱完……”
“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的容顏,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每一個音符,蘸著一串恰如其分的詞句落進(jìn)我的心;每一縷陽光,掂著一曲婉約的驪歌浸潤著我的情感。離別的時刻,喜歡上了麗江,另一條我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