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家莊里訪聊齋
來源:作者:李滿喜時間:2012-05-24熱度:0次
“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
喜怒哀樂一起那個都到那心頭來
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
這是喬羽老先生為電視連續(xù)劇《聊齋》所寫的主題曲的歌詞,至今想來仍不時回蕩耳邊。對于我們這代人,對于聊齋的記憶當(dāng)然還是要從那部電影《畫皮》開始的,那時年少,父母帶著去影院,每到恐怖畫面,便要用手遮了我的雙眼怕我看了害怕。記得第二次看時,已是十五六歲的少年了,那時再看這部電影自然更對狐仙神怪的法術(shù)更感興趣了。接著看到得便是這部電視劇的上映,記得片頭是暗夜里一盞忽明忽暗的燈籠移來飄去的鏡頭,頗有些幽玄之意。
上到中學(xué),對于《聊齋志異》,對于作者蒲松齡逐漸有了更多的認(rèn)識。對于老先生一生困頓,屢試不中的境遇是很同情的,也為那時科舉制度的黑暗而痛恨。想來對這樣一位賦有高才,漚心瀝血寫就巨著但生前竟然未能目睹文集出版的老人我們是該投去深深得敬意。
來到淄博市淄川區(qū),能夠深深的感到家鄉(xiāng)人對老先生濃厚的感情。說實話,我對山東人的脾性是并不陌生的,生活中接觸到的山東同事,總是給人一種豪爽耿直的感覺,似乎大多數(shù)人身板較之當(dāng)?shù)厝丝?,真?yīng)了“山東大漢” 的稱謂。山東人說話我聽起來也并不覺得吃力,口音重,語調(diào)也很高,如果在路上遇到兩位很久不見的山東人,雙方會很熱情、很大聲的打著招呼,給人一種很爽快的感覺。以這樣直來直去的性格,我想他們在生活中是不會很熱衷的談?wù)撋窈砉值?,那同為山東人的蒲松齡為何又以這樣的題材創(chuàng)作出這部巨著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走進(jìn)了蒲家莊。
蒲家莊位于淄川區(qū),近幾年當(dāng)?shù)厝Υ蛟炱阉升g故里的文化品牌,我們坐車直接到了村口,村子門樓上寫著仙郡二字,大家打趣說跨過這道門,我們便為成仙之人了。一條村道由東向西直通下去,兩旁是舊時山東人家那種常見的小院,錯落有致,街巷通幽,沿街門面現(xiàn)在大多開起了旅游紀(jì)念品商店,倒也因地制宜。來到蒲松齡故居,門臉不大,現(xiàn)在已修茸一新,大家爭相在此留影,步入院內(nèi),導(dǎo)游向我們介紹起了故居的布局陳設(shè),院內(nèi)塑有蒲松齡雕塑,仰首而思,似乎正在構(gòu)思作品,人物略顯清瘦,舊時文人形象。我們來到正房時,導(dǎo)游介紹這便是當(dāng)年蒲松齡起居之所,門口嵌石而刻有聊齋二字,房屋并不寬敞,布局狹促,正廳中掛著一幅蒲松齡畫像,已是老年時所繪,據(jù)說本人看后十分滿意。畫中人物端坐,目視前方,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者形象躍然紙上。列簡想來當(dāng)年蒲松,齡家境也當(dāng)拮據(jù),常為生屋中陳計發(fā)愁。簡單整潔,先生早有文名,十九歲時曾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但時運不濟(jì),此后屢試不中,直到七十一歲時才成歲貢生先生在本縣西鋪村做塾師近四十二年。接下來我們參觀了故居著作陳列室與生平事跡等展室,對于蒲松齡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更加嘆息于先生命運多舛的一生。
蒲松齡稟賦極高,在那樣一個時代,他想施展自己的抱負(fù),只能通過科舉考試這樣的道路。但他不媚時俗,不畏權(quán)貴的性格想來也會使他的文筆中帶有桀驁不馴的文風(fēng),在那樣一個黑暗的時代,如何能夠見容于腐朽的八股取仕制度。那些考官只會以陳詞濫調(diào)為標(biāo)準(zhǔn),只會以循規(guī)蹈矩為經(jīng)緯,可嘆先生這一腔報效家國之志不得施展。滿腔悲憤只能寄于筆下,通過那花妖狐魅來痛陳這世間的不公,來鞭撻那丑陋的人物。但我們閱讀此書時沒有感到悲觀,相反,通過作品我們讀到了這世間存在的真善美,那些普通人身上善良的本真,那些所謂花妖狐魅不知比那些所謂正人君子高尚幾許的品格。
蒲松齡定當(dāng)是一個愛憎分明,敢愛敢恨的人,家鄉(xiāng)的山川風(fēng)物滋養(yǎng)了他,齊魯大地的先賢典籍滋養(yǎng)了他。他的恨,是對黑暗現(xiàn)實的撻伐,而這正源于他對善良人們無盡的愛。他之所以描寫的虛幻幽冥世界,是他直視了那黑暗時代的批叛與控訴。我想我找到了那個疑惑的答案。
蒲松齡就這樣困頓了一輩子,就這樣在科舉考試的道路上落魄了一輩子,就這樣寫了一輩子。
蒲松齡終其一生連自己文集末能看到印行,但在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史上《聊齋志異》是光芒四射的。
歷史是公正的。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