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聞稻香
金秋時節(jié),走進鄉(xiāng)村的田野,讓我又聞到了稻花的芬芳和濃郁的谷香。
我是農村長大的,從小浸染著泥土的氣息,吮吸著稻花的芬芳,所以對稻香味有著更深的感受。
老家水田多,主產水稻,一年兩熟。記憶里,父母每天總是早出晚歸,一年四季總有忙不完的活?!扒缣煲簧砗埂⒂晏煲簧砟唷笔歉篙厒儺斈晟畹恼鎸崒懻?,從整地、育苗、插秧、除草、施肥、澆灌到收割,全靠人力、畜力,可見稻谷的香味是種田人用血汗?jié)补喑鰜淼?,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種田人的血汗。在我看來,稻花是地地道道的血汗花,稻花之中不僅能聞到香味,還有血汗的味道,所以古人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了稻花香,方有盤中餐,種田人最曉得種糧的艱辛,所以更懂得珍惜糧食。小時候,長輩們在吃飯的時候,常常告以“一粒飯,七滴汗”,以此說明米飯的來之不易。在父母的心目中,糧食就是生命,所以每次吃飯,父親總會把掉落飯桌上的飯粒,一粒一粒撿起來,填入口中,這個習慣一直保留至今。
我對餓飯有著深刻的記憶,那個年代,搞的是集體經濟,靠的是傳統(tǒng)耕作,鄉(xiāng)親們辛辛苦苦地勞作,卻常常還要餓肚子。每到水稻收割的時候,也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舊糧已經吃完,新糧尚未接上,勤勞的鄉(xiāng)親無心去體味稻花的香味,而是盼著田里的稻子快點長熟,并且有個好收成。
改革開放后,人民的生活實現(xiàn)了由貧窮到溫飽,再到小康的跨越式轉變,如今生活好了,一些人便忘了以前的苦日子,把珍惜糧食,節(jié)儉節(jié)約這種傳統(tǒng)美德也丟失了。食堂、餐館、酒店,甚至主張“吃多少取多少”的自助餐廳,隨處可見大量的食物被丟棄。據(jù)報道,我國食物浪費驚人,僅餐飲業(yè)一項,每年就要倒掉兩億人一年的口糧,這不得不讓人憂慮。所以每次回鄉(xiāng)下聞到稻花香時,我就會想:生活富足的今天,有多少人知道餓飯的滋味?在聞到稻花香味的時候,又有多少人還能聞到稻花之中的血汗味呢?
(編輯:作家網)上一篇: 人的長壽基因探秘
下一篇: 收的是紅包丟失的是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