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道修德自此始(讀老之一)
來源:作者:王琳寶時間:2014-02-11熱度:0次
老子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xué)家和思想家之一。其所著《道德經(jīng)》不僅澤被華夏,而且影響海外。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寶貴財富。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fā)行量最大的一數(shù)《圣經(jīng)》,二數(shù)《道德經(jīng)》。
2000多年來,天地演變,風(fēng)云變幻,王朝更迭,人事代謝,其間幾多物是人非。然老子精神不死,思想不滅,靈光猶在,獨領(lǐng)風(fēng)騷。惟斯人五千真言,赤金鑲玉,堂奧無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一是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觀點,質(zhì)如璞玉,充盈其間,隨時給人以哲學(xué)啟迪。依老子之觀:萬物皆生于“道”,而“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反者道之動”,言其由對立而相互轉(zhuǎn)化。
二是民本思想,難能可貴,俯拾皆是。諸如“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BR> 三是大化之德,上善若水,一脈相承?!八评f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崩献右源蟮郎裰更c“水”成金,言水獨具“至善之功”、“至謙之德”、“至大之量”、“至柔之剛”。
四是崇德向善,教化萬民,和諧相處?!熬由频?,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BR> 五是愛惜民力,貶兵反戰(zhàn),期望和平。“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崩献与m貶兵,但并非罷棄軍備,只是將戰(zhàn)爭作為萬不得已之選,仍以和為上策。
六是縱論養(yǎng)生,深入淺出,其言諄諄。“養(yǎng)生之道,在神靜心清……洗內(nèi)心之污垢也。”主張“去欲去求”,以使“外物不能擾其心?!?BR> 區(qū)區(qū)五千言,儼然一座人類哲學(xué)思想的無量寶庫。
修身齊家,可以從中禪悟處世待人之理。
治國理政,可以從中尋覓經(jīng)天緯地之策。
百科探秘,可以從中領(lǐng)略格物致知之妙。
健身養(yǎng)生,可以從中體味延年益壽之樂。
君莫小覷五千言,研道修德自此始。每讀老子《道德經(jīng)》,我都打心底發(fā)出如是感慨!
在追溯老子的同時,我不由想起赫拉凱利特來。春秋戰(zhàn)國和古希臘,大體處于同一時代,兩位遠(yuǎn)隔萬里的哲人,竟英雄所見略同,相繼提出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老子的“道”略早于赫氏的“邏各斯”。老子之“道”,猶如東海之水,莫測高深,“其中有精”;赫氏之“邏各斯”,猶如一團活火,熊熊燃燒,燭照宇宙。二者共同成為辯證法思想的東西淵源,在世界哲學(xué)史的殿堂上煜煜生輝。
德國哲學(xué)家尼采稱道:老子《道德經(jīng)》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前蘇聯(lián)漢學(xué)家李謝維奇贊曰:老子是國際的。
著有多卷本《中國科技史》的英國科學(xué)家李約瑟亦慨而言之: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參天大樹的根在道家。
春秋兩千余,盛贊何其多。掩卷深思,恍若時空交互,紫氣東來,青牛仙翁,徐行徐語,金聲玉振:
“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BR> 當(dāng)年孔丘問禮,老子臨別贈言,依然擲地有聲!
圣賢在上,經(jīng)典在前,晚生惟此一嘆:
道德真經(jīng),誠哉斯言!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