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風20140217
來源:作者:齊魯風時間:2014-02-22熱度:0次
刊頭照——泰安 泰山 老君堂 山門 阿文/攝
刊頭題字—— 劉光義(日照市華藝書畫院)
1——板橋集
作者——張慶
小時候就喜歡跟著大人去趕集,去的最多的、離家最近的是板橋集。
板橋早先是個只有三四十戶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濟南城北小清河的上游。河南岸是村居和一些菜地,距我的故鄉(xiāng)北全福莊有二里路遠。河北岸則是歸板橋村的大面積的水稻田。村西頭有一座石板橋橫跨南北兩岸。
記得每逢農(nóng)歷的五和十,便是板橋趕集的日子。四面八方,來賣東西的、來買東西的、趕驢的、推車的、肩扛手提的,熙熙攘攘,擠滿了河兩岸的大路和大小胡同。人們從清晨四五點鐘天還不亮就陸續(xù)到來,直到晌午才逐漸散去。那時趕集賣東西是要分類的,大體有糧食市、肉市、菜市、布匹衣服鞋帽市、日用百貨市、雜貨市等。吃的、用的,和人們生產(chǎn)、生活相關的任何東西在集上都能買到。每年的大年三十這天的板橋集,是一年當中人最多,賣的東西最全,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個集。這一天賣豬肉、羊肉和雞鴨魚蛋的比往日多,那個時代集上牛肉很少見,因為牛是很重要的生產(chǎn)資料,是不能隨便殺的。賣鍋碗瓢盆的、賣新衣服、賣花布的、還有賣大米的,也都比平時多了不少。另外,過年貼的紅對聯(lián)、各種各樣的鞭炮禮花,也是年三十這個集賣的最多。商販的叫賣聲伴著不時響起的“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增添了濃濃的年味。這一天,在集最西頭的石板橋南邊一側,還會擺出一長溜的剃頭挑子,附近走街串巷的理發(fā)師傅都集中到這里。挑子的一頭是一個臉盆放在木頭盆架上,一頭是一個上邊帶蓋的木頭箱子,里邊放著兩個裝滿熱水的暖瓶,旁邊放著一大桶涼水,都是從附近人家連桶加水一塊借來的。中間放一個方凳,是給顧客坐的。來這理發(fā)的大都是老人和大人領著來的小孩,愛美的年輕人是不來這里理發(fā)的,他們都去理發(fā)店里排隊去了。年三十的板橋集真可稱的上是個大集,這一天人特別多,持續(xù)時間也特別長。從早上四五點鐘一直持續(xù)到下午四五點鐘,中午餓了,就在路邊的小吃攤上買倆包子,或買個燒餅邊走邊吃。也有的干脆坐在小板凳上喝碗面條或者餛飩,把嘴一抹站起來接著逛。直到天快擦黑,賣完東西的喜滋滋地數(shù)著錢,買東西的大包小捆,肩扛手提,都心滿意足、腳步匆匆的回家過年了。喧鬧了一天的板橋集,這才安靜下來。
由于板橋地處小清河上游河道最寬的地方,所以早在解放前,這里就形成了一個規(guī)模不大的船運碼頭,在南岸建了一些簡陋的貨場。每天都有從小清河下游的廣饒、無棣、沾化、河口等地來的木船,運來當?shù)禺a(chǎn)的棉花、蝦醬、蝦皮、一拃長的咸烤魚,還夾帶成麻袋的鹽來集上出售。當時食鹽是由國家專賣的,他們運來的都是沒有經(jīng)過加工的大粒子鹽,偷偷的在集上賣,人們買回家主要用于用大缸腌咸菜,不直接炒菜用。因為這種不加碘的鹽,直接炒菜用,是對人體有害的。賣完了這些東西,這些木船便會在這里裝滿了煤炭、石頭、沙子、鋼材、木材等物資,七八條鏈接成一條長龍,在一艘機動船的牽引下返航。那個時候公路交通不發(fā)達,這么遠距離的貨物運輸主要靠船運。
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渤海灣山東境內(nèi)發(fā)現(xiàn)了大油田,五萬多名石油工人從全國各地匯聚東營,展開了聲勢浩大的石油大會戰(zhàn)。由于黃河三角洲地區(qū)建筑材料匱乏,建設油田所需的鋼材、石頭、水泥、沙子、木材、煤炭等大都需要從濟南走水路轉運。為了保障油田會戰(zhàn)的勝利,山東省在板橋設立了專管小清河航運的小清河航運管理局,并大肆修建貨場碼頭。此外還專門從膠濟鐵路線上的黃臺車站修了一條貨運專線直通板橋貨運碼頭。油田建設物資源源不斷運進板橋的貨場,然后再從這里走水路運往油田建設一線。從六十年代初發(fā)現(xiàn)石油,到1974年9月勝利油田基本建成正式對外掛牌,前后十余年建設用的建材,一半以上是從板橋碼頭走水路,用船運進東營的。那個時期是板橋地區(qū)最繁榮的時期,小清河北岸,建設了航運管理局的辦公大院,南岸擴建了大規(guī)模的貨場和倉庫,南北兩岸還建設了多個職工宿舍大院,整個板橋地區(qū)頓時熱鬧起來,逢五逢十的板橋集的規(guī)模也大了許多。隨著勝利油田的建成和高速公路的不斷修建,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小清河水路航運的作用越來越小,直至斷航。如今,板橋貨運碼頭已基本棄用,小清河航運管理局也已搬往他處辦公,其下屬的一些生產(chǎn)單位,大部分已經(jīng)撤銷,鐵路貨運專線早已拆除,寬敞的貨場也已開發(fā)成了住宅小區(qū)。
很多年沒去趕板橋集了,聽老家的人講,逢五逢十的板橋集還有,但規(guī)模大大縮小,已沒有了往昔熙熙攘攘、人流如織的喧囂和熱鬧,只是在南岸的馬路邊和兩條胡同里還有一些賣肉、賣菜和少量售賣農(nóng)副產(chǎn)品的攤販。聽了這些,心里有些索然,便打算臘月三十再去趕一次板橋集,可偏巧今年臘月三十不放假,沒有去成。正月初五是假期,又是農(nóng)歷習俗中的“破五”,過去這天的板橋集也是很熱鬧的,一大早便往那趕,到了一看,方知老家人所言非虛。冷冷清清的小清河岸邊,只有零零星星的幾個賣菜的、賣水果的、還有幾個賣鞭炮的,攤子稀稀拉拉的擺在那里,趕集的人也不多。原本喧囂的板橋集那熱鬧非常的景象,真的成了歷史的記憶。
如今,小清河濟南段展寬重修后開辟了觀光船游覽項目。河水清波蕩漾,兩岸的平房也都變成了現(xiàn)代化的住宅小區(qū),板橋已完全沒有了往昔的模樣。只有在兩處觀光船的??奎c豎立的牌子上,還寫著鹽倉碼頭、航運路碼頭,能勾起人們對老板橋的回想。 (山東省國土測繪院)
2——過年的味道
作者——房瑩
已經(jīng)是臘月二十三小年了,空氣中“年”的味道越來越濃了。
公司里外省員工已經(jīng)回家了,暫時還未走的也似乎歸心似箭,魂不守舍;網(wǎng)購開始提醒最后發(fā)貨的截止時間了;店鋪貼出放假停業(yè)通知了;電視中年味十足的音樂和畫面刺激著人的神經(jīng),報紙上、新聞里滿是返鄉(xiāng)大潮、鐵路客運的消息;街上行人腳步匆匆,各自為自己的“年”忙碌著,打算著……空氣中滿是忙亂、焦灼還摻雜著興奮、期盼,讓人感覺心里小鹿撞撞。我很享受這種氣氛、這種感覺,這種說不清的心動不已。因為,這就是我熟悉的“年”的味道!
小時候喜歡過年,其實是最喜歡過年前的那幾天,人們說那是“忙年”。大人們開始炸制藕盒、丸子、各色小面果子,油香撲鼻,傳遞著“年”的味道;孩子們算計著自己的新衣、玩具、糖果,歡聲笑語,浸透著“年”的味道;家里洗洗涮涮、除塵掃灰,屋里屋外煥然一新,到處釋放著“年”的味道;等到貼上春聯(lián)、掛上“?!弊?,“年”的味道就在你身邊悄悄彌漫開來,那么柔、那么濃、那么暖……“年”就像個調(diào)皮的孩子,時時讓你感受到他的存在,卻不肯乖乖就范。等到了大年三十,才算真正抓住了“年”的小辮子,就好像一場盛大的晚會,一切準備都塵埃落定,只等著大幕拉開的那一刻。這時候,世界反而寂靜下來,親朋好友聚在屬于自己的天地中,外邊每條馬路、每個胡同都靜悄悄的,天地間仿佛瞬間凝固了一般。這個時候,我總是喜歡一個人出來走走,街上不見行人如織,不見車水馬龍,只有隱隱傳來的鞭炮的回聲。我仿佛置身世外,默默注視著這個被幸福、團圓籠罩的人間,看到家家戶戶透出溫暖的燈光、想著親朋好友把酒言歡。這時,我會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貪婪地品味空氣中蘊含的“年”的味道,那樣溫馨,那樣戀戀不舍,她氤氳在我的身邊,我的眼前,我的內(nèi)心深處,讓我如此陶醉。我想,過年的味道也許就在于此吧。然后,我會急急地奔回屬于我自己的港灣,那里有我的至親至愛,我的幸福所在!
后來,離開家鄉(xiāng)上學、工作,盡管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雜事越來越多,牽掛越來越滿,可我從不曾忽略“年”的味道,反而覺得這味道越來越醇厚,越來越濃烈。在世事沉浮中,只有感受到“年”的味道時,才會猛然意識到,原來一年的辛苦與奔波可以告一段落了。這時,“年”的味道全部化成對家、對父母的思念,歸心似箭!買票、擠車、返程,看著和我一樣大包小包回家的人流,一切辛苦、疲勞都可以忽略,只覺得這才是幸福,這才是歸宿。推開家門,期盼中父母的笑臉、熟悉的飯菜香讓我頓時釋然?!澳辍钡奈兜溃嗪冒?!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小家,為人妻為人母了。父母親也已經(jīng)老了,皺紋爬上他們的臉頰,銀絲布滿他們的發(fā)間,然而,“年”的味道依然分毫未變??粗麄冞~著已不靈便的腳步,忙前忙后、忙里忙外,從心里蕩漾出的歡喜與滿足,總是讓我不知不覺間熱淚盈眶。我喜歡在父母的指揮中把房間打掃得窗明幾凈,喜歡跟在他們身后逛市場采購年貨,喜歡聽他們嘮嘮叨叨說這也沒準備那也沒弄好,喜歡和他們一起不厭其煩地回憶那些總也忘不掉的往事……其實,這些忙年的事我可以大包大攬,但我還是寧可給他們當個“搬運工”、“小跟班”,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年”的味道,才有從小到大留在記憶深處一直沒變的“年”的味道!
“年”的味道,其實就是這樣一種思念,一種牽掛,一種心結,一種情愫。有此,真是人生之幸事!
(山東地礦新能源公司)
3——第一個月亮節(jié)
作者——鐘倩
元宵節(jié)各地風俗不同,但在濟南,吃元宵、賞花燈是流傳至今不變的老習俗。賞花燈,趵突泉公園的花燈會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依稀記得,那時候我才3歲,爺爺便帶著我去趵突泉公園賞燈。爺爺是駕駛員,給校辦開車,坐著爺爺?shù)能嚾ス珗@,不用擔心晚上在路上凍著,而且非常神氣,周圍的鄰居都說我有福氣。
后來我上小學,元宵節(jié)晚上,父母帶著我去公園賞燈,那時候我很淘氣,賞燈時滿眼里裝滿好奇,用眼看還不過癮,還忍不住伸手去摸,常常松開父母的手,在人群里躥過來跑過去,遇到喜愛的花燈,我常常拔不動腿,玩起來根本覺不到冷。有些時候,父親會把我舉過頭上,以讓我能看到遠處彩燈的全景。賞完燈離開時,公園門口有很多擺攤賣東西的,我總找理由賴著不走,買個糖葫蘆,要個小燈籠,買個大氣球等,非得讓父母滿足一把才戀戀不舍的回家。
如果說小時候賞燈看的是熱鬧,那么現(xiàn)在我注重的是賞燈的那份心情,“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比欢?,不同地方賞燈,會有不同的感受。泉畔賞燈,泉水淙淙,燈火灼灼,照在水面,虛虛實實,讓人分不清楚,反而增添幾分朦朧感,恍若美輪美奐的夢境,美的令人微醉。佇足泉畔,仰望夜空,又是另一番心境:皎潔的月光輕輕柔柔的從高空流瀉下來,撥弄著水中重重疊疊的燈影,飛飛泛泛的,好像火樹銀花在水中燃燒起來。
其實,賞燈的人手中也有月亮,可多數(shù)人都看不到它,只是忙著用手機拍照、發(fā)微信,只有那些孩童們,無知無邪的笑著、鬧著、追趕著,仿佛要把月亮從天上震下來,偷偷藏進口袋里帶回家。
伴隨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喜歡街頭巷尾懸掛的的花燈。行走在街道上,彩燈稀稀落落漾起著暗紅色的圓暈,比公園里少了些喧鬧,多了幾分空寂,讓人能夠慢下來,安然自在的賞燈:沿著街巷,走走停停,時而目不轉睛的欣賞,時而回望穿梭而過的車輛,時而思緒蹁躚,想起古時候元宵節(jié)的場景:從隋朝的“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到唐朝的“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從元朝的“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到明朝的“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在歷史長河中穿越,多么想定格住一個個流光溢彩的夜晚,讓自己參與其中,飲酒作詩,“苦了清酒,愁了嬋娟”,猜謎賞燈,無拘無束,醉倒在晚風中。
窄巷子里、泉水人家院落門外懸掛的花燈,不受嬌寵,但最接地氣,或是老式的花燈,略顯舊了,也沒有什么新意,但掛在門上還是那么喜慶,紅彤彤一片,照的人心里亮亮堂堂;或是自制的彩燈,燈上畫有大朵大朵的花兒,大大咧咧的綻放著,好像春天已經(jīng)急不可耐的來了;有些人家很是講究,大門上貼著用毛筆寫得“?!弊郑瑑膳再N著對聯(lián),月光裊裊灑灑,照在上面,氤氳出兩個方塊字——“團圓”。
記得某作家在書中寫道,中國人一年要過五個月亮節(jié),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二月十五花朝節(jié),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十月十五下元節(jié)。毋庸置疑,元宵節(jié)是第一個月亮節(jié)。
第一個月亮節(jié),讀出來便讓人心生喜悅,精神明亮,可現(xiàn)在有多少人能夠找尋到它的真正意義?
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總要開個好頭,總要留個戳印——算是迎接春天許下的心愿吧。是渴盼良緣美眷嗎?想想看,古時候的元宵之夜,正是年輕男女約會定情的機會,受封建禮俗制約,平時男女不能隨便見面,好不容易盼到元宵節(jié),怎能不蠢蠢欲動?無論是戲曲中的陳三和五娘賞花燈時一見鐘情,才子徐德言和樂昌公主在元宵夜破鏡成圓,還是王安石元宵之夜雙喜臨門,考上進士,又招為快婿,這些都已成為經(jīng)典的愛情。
香港女作家鐘曉陽在小說《停車暫借問》中的描寫更為玩味,“元宵節(jié)的歡樂園,遍地的雪,天空煙花炸炸,月亮一出,晴晴滿滿地照得遠近都是寶藍。夜市到處氤氤氳氳,杯影壺光,笑語蒸揚,吊吊晃晃的燈泡發(fā)出暈昏的黃光,統(tǒng)統(tǒng)在浩大深邃的蒼穹底下,渺小而熱鬧,仿佛人間世外?!?br> 可在今天,微信搖一搖、微博“偶遇郎”成為相親交友的時尚,年輕人抱著手機坐等愛情,怎會懂得古時約會的浪漫?怎能體會暗香浮動、賞燈玩雪的愜意?即便是應應景,和另一半去賞花燈,也是走過場而已,心靈淤塞著太多的功利,自然不稀罕自然之美了。可是,有些東西失去了,便再也找不回來了。
今年,元宵節(jié)撞上情人節(jié),可謂雙喜的節(jié)日,多少年輪回才能趕上這樣的日子?。亢芏嗳瞬豢擅馑椎幕仡櫪狭曀?,念扯兒時的經(jīng)歷,照例去趵突泉賞燈,用這樣的方式迎接第一個月亮節(jié),稱不上多么隆重,但畢竟是溫存的,真實的,因為它縈繞著溫婉的思念,承載著生命的寄托,傳遞著春天的信號,滿滿的祝福和希望——像母親鍋中煮的白白胖胖的元宵一樣,甜蜜著,沸騰著,幸福著.......
(濟南市天橋區(qū)交校路10號)
4——大地飛歌高粱紅
——讀《大地高粱紅—高密市國土資源局職工作品選》
□ 魏修良
馬年新春到來之際,高密市國土資源局職工作品選——《大地高粱紅》(海洋出版社出版)出版發(fā)行。捧讀這本340余頁47萬余字散發(fā)著墨香的文藝作品集,在紅紅火火的紅高粱映襯下的大紅封面里,我嗅到了熱土的味道,嗅到了生活的味道,嗅到了文化的味道,似乎看到一顆顆火熱的心在字里行間跳動。
全書收錄的200余篇散文、小說、詩歌、紀實作品和數(shù)十件書畫攝影作品,無不滲透著高密國土人的人文情懷和對大地沃土的贊美與敬畏。像梁守德的小說《寂寞的琴》、《河邊的蜥蜴》,散文《鳳凰城之夜》、《身邊的驚奇》,紀實《獻給國土人的深情贊歌——電影“十八億畝紅線”拍攝散記》;王瑋的散文《神交翡冷翠》、《子夜,我聽到魯院的蛙鳴》、《故鄉(xiāng)、故鄉(xiāng)》、詞《滿江紅·太行頌》;單麗娟的散文《風雨的洗禮》;張金玲的散文《父親的土地情懷》;宋玉香的散文《我的苦菜情結》;韓冰冰的散文《母親的味道》;陳志輝的散文《品讀“論語”》;潘鵬的散文《高粱地上的文化情懷》;張國明的詩《五月槐花香》;李儲志的詩《蒲公英》;管慧群的詩《那些花兒》;郭春玲的詩《冬日的麥地》;李剛的攝影《花香四季》;李強的國畫《山水》;張繼森的書法《惠風和暢》等等,都是那么情真意切,樸實好讀,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篇篇優(yōu)美的文字,一幀幀書畫作品,給人的是一陣陣的感動。業(yè)余作者,往往是最接近地氣的,又往往是最不矯揉造作的。這或許與國土人與土地打交道與土地有感情的緣故吧!
該書作者中既有派駐中國國土資源作協(xié)的駐會作家,有被推薦到魯迅文學院高研班學習的學員,有各級作協(xié)的會員,更多的是工作在一線的普通職工。這些作品大多在國家正式報刊發(fā)表過,這次結集出版,可謂蔚為大觀,既是職工們近幾年業(yè)余創(chuàng)作的整體展示,又是階段性的總結匯報,更是亮出“好聲音”、唱響“中國夢”的新起點。
高密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豐厚。齊國名相晏嬰,漢代經(jīng)學大師鄭玄,清代大學士劉墉,當代著名作家、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均誕生于此。得此文化滋養(yǎng)的高密國土人近年來精心打造的《陽光國土、地利人和》文化品牌,已被推報為山東省服務名牌。在此品牌引領下,高密市國土資源局的干部職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整體素質(zhì)普遍提高,文化品位和文藝創(chuàng)作水平不斷提升。被中國國土資源報社、中國國土資源作協(xié)設立為“文化共建基地”,被上級媒體譽為“國土資源戰(zhàn)線的高密現(xiàn)象”。時任中國國土資源作協(xié)主席常江先生曾欣然題詞“陽光燦爛豐收曲、國土精神文化旗”予以褒揚,這次又題寫書名予以勉勵。中國國土資源報社社長、中國國土資源作協(xié)主席陳國棟先生在為本書作序中寫道,“文化既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奮進的號角,也是一個單位一個人的靈魂所在。文化以無處不在的滲透力和強大的整合力,在統(tǒng)一思想、鼓舞人心、弘揚正氣、美化心靈、堅定信心方面,春風化雨一般,激勵著人們昂揚向上、團結奮進、開拓創(chuàng)新?!备呙苁袊临Y源局正是依靠文化來凝聚隊伍,樹立信仰,提振信心,才取得了不俗的業(yè)績,獲得了全國國土資源節(jié)約集約模范縣、省級文明機關等諸多榮譽。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種力量是永恒的,是長久不衰的。
5——風月瀟瀟(五首)
□ 潘德寶
隔著夜的黎明
在這個清冷的冬夜 街道蕭然
一絲涼意順著窗縫探進腦袋
嘶嘶的暖氣馬上擁入懷中
睜著的眼睛摸不到 隔著夜的黎明
無論堆積多少曼妙 無法投遞飄渺
白樺林的風聲 穿越咫尺天涯的距離
冰湖凝結 火紅的圍巾停落誰的岸邊
流動的站臺 靜止的雙軌告別成永恒
一段淺淺的呢喃 帶不走的愁怨
蟄伏在城市華麗的衣衫下
又一次醒來 依然掙不脫
混沌的塵世 反復的牽絆
春天的跫音 從容不迫
冬 匆匆而逃
善則上善
渴望已漸漸成熟
未來是后人給前人
下結論 也許有很多種
歷練讓渴望越來越小
虛無的輝煌 有時蒙了思維
現(xiàn)實便是撕開 夢幻的衣裳
暴露那流血的傷口
而后讓淡然撫平 慢慢愈合
一輪一輪 反反復復 長大
傷害抑或憐憫都是良藥
沒有廉價 谷峰谷底而已
晴雨都是一片艷陽
生命如舟 莫逆風而行
生命如水 善則上善
本 份
初九乍過 冬的味道卻淡了
屋外雪飄 圍著炭火小酌的感覺
越來越遠 飄渺己不足勝任
曾經(jīng)熟悉的晴朗又清冷的日子
被遮擋在陰郁的憂愁之外
心情是一種戴著口罩的期待
失去了太多的平衡
制造了太多的創(chuàng)傷
苦澀的果子落在誰的嘴里
晨鐘又響迷客尚未清醒
暮色降臨流年無幾
子孫隨后可曽想透
留得青山艷陽幾許
聊做先人本份
冬日偶意
費勁的穿過了 淺淺的藩籬
生命的旅途究竟有多少
需要躲避的笑臉
背后的抽刀
冬麥吐青早
黃土冰河薄陽照
松散的心落了馬車一道
看不見的春夢 遠遠的喊叫
漫夜雪飄無月影 寒枝料峭
晚歸人兒照西窗驚了貓
猶見新人纖指繞
冷了的火苗
風月瀟瀟
在城市的角落 獨自徘徊
無邊的落葉滑過空寂的小徑
沒有誰能解 此刻秋的味道
還有那種失落的懷念
竟是無可遏制的 從心底到心頭
這冷漠的夜啊 淹沒了夏花的絢爛
恰似我青春的心
被撕裂的一段一段 掛在枝頭
任歲月的風 從春吹到冬
忽明忽暗的月光 是躲不過的行程
云片也落寞 淺吟秋意
借燈影疏語 度婉然曲波
回首揚眸 風月瀟瀟
一聲長嘯 落在千里之外
攆也攆不上的蹄聲 遠了
濟南市歷下區(qū)人民醫(yī)院
6——書法 劉毅(河北省滄州市人大常委會)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