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風20131212
來源:作者:齊魯風時間:2013-12-30熱度:0次
刊頭照——濟南 護城河 黑虎泉 虎泉閣 阿文/攝
刊頭題字—— 于云龍(萊陽市職業(yè)中專)
1——力爭做個好人
作者——韓彬
時光過得飛快,轉(zhuǎn)眼間參加工作十多個年頭了。在清閑的時候翻翻老照片,回想一下往事,感覺仿佛就在昨天。本是地地道道農(nóng)村走出來的孩子,始終不忘兒時父母的教誨,從小母親就對我們姐弟三個說,走出我們那窮山村別再回來。原因就是那里不僅太窮了,而且是母親最傷感的地方。因為母親自幼(她10歲的時候)我的姥姥就離開了人世,那時候母親下面還有三個舅舅,小舅還沒斷奶呢,直到如今母親連姥姥的模樣都記不得了。正如電影《世上只有媽媽好》的主題歌,沒媽的孩子像棵草,更不用說那個艱苦的年代了。
我的姥爺是位工人,在遠離家鄉(xiāng)的臨沂十字路鞋廠工作,所以母親和三個舅舅一直跟著她的姥姥長大。直到母親23歲的時候,姥爺?shù)弥夭∫搽x開了人世,聽母親說,當聽到姥爺不在的時候,她的眼睛都要哭瞎了,就像天塌下來一樣,命真苦,沒爹沒媽的孩子,日子該怎么過。所以母親的身體也是不怎么好。雖然家境不好,但母親從未覺得生活沒有希望,而且心地善良。記得兒時,有乞丐到我家討飯,都是我們吃什么飯,母親就給他盛上一碗什么飯。母親教導我們,要尊老愛幼,要有禮貌。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我很早就輟學了,立志出門打工,不讓父母再為我操心,不花家里的一分錢。我干過一些現(xiàn)在回想起來非常有意義的活,如:干過刺繡、搓過外貿(mào)的花生米、當過建筑隊的小工、飯店的跑菜員、下過冷庫,還干過倉庫保管員等等。記憶最深的是在冷庫干活,是外貿(mào)的活,時間緊任務重,那時是倉庫保管,近三天沒睡覺,倒在紙箱空里睡著了,讓同事們找了我好長時間才找到。那時滿勤工資是300,加班費每小時1.2元,我每個月都能發(fā)到500多塊,可見每天的工作量有多大。
后來就參軍入伍,在部隊入了黨。當我退伍回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張當時母親和姐姐送我入伍時的照片,看到母親眼含淚水。母親是個非常堅強的人,長這么大頭一次看到母親這樣,不由地有種心酸的感覺,真正體會到兒行千里母擔憂—母愛的偉大。三年的軍旅生活,使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退伍后更加體會到“當兵會后悔三年,不當兵后悔一輩子”的真正意義。至今始終不忘部隊老領(lǐng)導的教誨,退伍不退軍人本色,把部隊的優(yōu)良作風帶到地方,更好的施展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地方建設盡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F(xiàn)在仍然堅持著部隊的優(yōu)良作風,把此貫穿到生活和工作當中去,確實感覺受益匪淺。
現(xiàn)在我們姐弟三個算是沒辜負母親的教誨,都離開農(nóng)村,在城里買了房成了家?,F(xiàn)在作為國土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員,我感到光榮而自豪,能實實在在的學業(yè)務,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我給自己定了個原則:首先本著誠實做人誠信做事的原則、有換位思考的意識,沒有做不好的事。人要知足,向前走走再回頭望望曾經(jīng)走過的路,那就是我前進的動力,就沒有任何理由做不好。堅持多干、多學、多問,微笑服務、禮誠相待,絕不允許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三難問題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而要讓每一位辦事人員都高興而來、滿意而歸。服務對象的滿意度是考核自己的最佳標尺。
我印象很深的是在8月份有位93歲高齡的大爺,由于年事已高,腿腳不便,不能到窗口來班里業(yè)務,跟科長匯報后,我和小田一起上門服務,辦理相關(guān)業(yè)務,受到了老大爺及家人的熱情接待,硬要留我們吃飯,我們婉言謝絕,受到了很好的評價。此事我的感觸是:用感恩的心、感謝為您,只要用心去為服務對象提供熱情便捷的服務,自然我們會受到尊敬,力爭做個好人、熱心人——好人會有好報、好人一生平安。
(日照市國土資源局)
2——小人書里的童年
作者——雨蘭
有一次外出回來,看到路邊有一舊書攤,舊書攤上竟擺放了不少舊舊的小人書,心中頓時涌上一種猶如遇見了多年不見的好朋友的欣喜,禁不住蹲下來,翻看了一陣,然后選了幾本帶回家。
如果小人書也算是書的話,那么它們就是我童年時代所讀過的最多的書了。
生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鄉(xiāng)村孩子,哪個不是有著讀著小人書長大的童年?那時候,我們管小人書叫“huaben”,至于根據(jù)拼音寫出來的那兩個字,是話本呢?還是畫本?也沒有人認真去計較。
簡潔的文字,生動的畫面,一個完整的故事,小人書在閱讀饑渴的鄉(xiāng)村孩子眼里、心里,都是稀罕物兒。小人書有不少是成系列的,像《三國演義》系列的,《水滸傳》系列的,《西游記》系列的,《聊齋》系列的,等等。因為是成系列的,所以你看了這本,會想著念著找下一本來看。小孩子哪個不好奇,誰不很想知道后事如何啊,若是看不到,那心里還不整天跟小貓兒在里面抓撓似的?《三國演義》里像草船借箭、官渡之戰(zhàn)、火燒赤壁等的精彩篇章,我就是從小人書里了解到的。
手繪的連環(huán)畫,還給了我們最初的美術(shù)啟蒙,繪小人書的畫家后來有不少成為美術(shù)界的名家,當然,大都是或改畫國畫或改畫油畫了了。早期的小人書大都是手繪的,后來逐漸有了影印的,像戲曲故事等連環(huán)畫,影印的就比較多。手繪的最好看,我最喜歡。鄉(xiāng)村的小學里,沒有美術(shù)課,也沒有美術(shù)課本,更沒有美書資料,甚至都沒有美術(shù)老師。我上的村小學,只有一到四年級,要上五年級還要跑到兩華里外的鄰村。老師也大都是民辦教師。記得上二年級時,一位教我們語文的老師突然來了興致,要為我們上一堂美術(shù)課,大家都很興奮。其實那堂美術(shù)課就是老師一手拿著連環(huán)畫,一手捏著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人物半身像。那是我在鄉(xiāng)村小學以及中學上過的唯一一堂美術(shù)課。
課堂上的美術(shù)課稀奇,但是課下自己可以做美術(shù)的功課,臨摹連環(huán)畫上的種種人物,就是我和喜歡畫畫的同學們經(jīng)常做的功課。披盔戴甲的古典英雄人物、俠女十三妹、觀音菩薩、寬衣博帶的古代人物等等,我都畫過不少。當然,這些,也要偷著摸著地干,畫畫在當時的父母眼里,是不務正業(yè)的,在學校里學習、回到家里要做家務,才是正事。
說來我也是老實聽話的乖孩子,愛學習,愛勞動,但有一次我卻鬼使神差偷偷拿了家里的兩角錢,托趕集的同學買了一本小人書。事情不久就東窗事發(fā)了,因為趕集回來的同學把買來的小人書和剩下的錢送到了我家里,而我當時又正好不在家。大概因為我一直是品行端正老實聽話的好孩子,父母并沒有因此呵斥我,我的父親居然看得比我還津津有味,這小人書買得也值了,一家人每個人都至少看了一遍,這本小人書叫《真假孫悟空》,是改編自小說《西游記》系列里的一本。
小人書也不那么容易看到。班里如果誰帶了一本新的小人書,可就成了班里的“大紅人”、“權(quán)威人物”了,自己班的、外面班的,都在排著隊等著看呢。那一天,帶新小人書的權(quán)威人物可威風八面了:想給誰看就給誰看,想不給誰看就不給誰看,說兩大堆好話也不成。有的同學還想出來歪招,借小人書看,不難,但要拿空白作業(yè)紙一張或者兩張來換。稀奇好看的小人書,要三張空白作業(yè)紙來換。那時候誰家不缺錢啊,用我母親的話來說就是大人們一分錢恨不掰成兩瓣花,作業(yè)本都是大人花錢買來的,在大人眼里金貴著呢。一本好端端的作業(yè)本平白無故地被撕掉了幾頁,有的家長如果盯得嚴,晚上回到家一檢查作業(yè)本,自然是免不了要吃巴掌的。
我看小人書的主要來源是同學,因為我學習好,看書也比較愛惜,有不少同學樂意借給我看。偶爾到外婆家去,還能看到舅舅搜羅的一些小人書。大約是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班里的一位男同學不知為什么交給我足有二十多本小人書,讓我替他保管,那些小人書在我家里存放了一段時間,讓全家人都過了看小人書的癮。特別是我那愛看點書報的父親,每一本都翻了個遍,還經(jīng)常眉飛色舞地講給不識字的祖母和母親聽。至今,在老家的一個小木箱子里,父親還存著十幾本小人書。那也是我們姐妹童年的精神財富了。
小人書雖然勉強沾著點書的邊,但在書籍無比匱乏的年代,還是給了孩子尤其是鄉(xiāng)村的孩子們無窮的樂趣,給了童年生活一點點文化氣息。再說,那時小人書的內(nèi)容,用一句時髦的話說,還是能傳遞正能量的,沒有烏七八糟的東西,沒有對傳統(tǒng)古典名著的顛覆和惡搞。對于我來說,正是那一本又一本的小人書,豐富了我的童年生活,也點燃了我童稚的心中,那文學與美術(shù)的星星之火。 (山東建設報)
3——浩渺煙波峽山湖
作者——顏軍
從濰坊驅(qū)車出發(fā),行約一個小時,進入峽山區(qū)境內(nèi),很快就會有片煙波浩渺的水域,在暖陽照耀下漸漸移入眼簾。那片遼闊的水域,像海又不大像海,海的波光是藍色,它的波光是翠綠;像湖又不大像湖,湖可以盡收眼底,它卻遙遠至天際。深深吸口氣吧,沒有海腥味,卻有著草野氣息,讓人心曠神怡。
這里叫“峽山湖”,它是濰坊城市生態(tài)調(diào)節(jié)之肺。峽山是方圓100公里的最高峰,峽山湖依山而居,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的宰相劉伯溫曾隱居于此。登山遠望,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突破了時空的界限;湖面翩翩白鷺,點點漁舟,平添了幾分輕盈;湖岸蔥蔥綠樹,氤氳溫潤,徒增了幾分空靈。
從溢洪閘出發(fā),沿環(huán)湖路經(jīng)過長長的大壩,湖內(nèi)外風光盡收眼底,遠處峽山、草山錯落有致,山上幾處小別墅掩映在茂密的樹林中,紅瓦白墻,若隱若現(xiàn)。湖岸垂柳隨風拂動,堤內(nèi)湖水輕拍岸邊,堤外十里荷花清翠欲滴,搖曳多姿,好不愜意。穿過幾個沿湖的村落,眼前豁然開朗,頗有曲徑通幽別有洞天之感,廣闊的湖面一眼看不到邊,微風下,波光粼粼,水面上白鷺野鴨比肩而行,散發(fā)著一絲恬適的氣息。再往前行,便到了三河濕地,這里水域?qū)掗?,或蒲葦叢生,或淺草出沒,成群的野鴨天鵝,時而棲于水中,時而展翅高飛,盡情享受這靜謚的天堂圣境?!?br> 過了濰河橋,便到了峽山湖的東岸。沿東岸的幾處古跡頗為引人注目,鄭公祠、袁紹墓、濰水之戰(zhàn)古戰(zhàn)場依次而列,靜靜述說著它當年的舉世矚目,站在這些蒙著歲月痕跡的古跡面前,細細咀嚼諸多歷史傳說,空氣中似乎也彌漫著歷史的味道,心中敬畏之情油然升起。舉目西望,遠遠地湖心有一小島,這便是七里蘭島,方圓不過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尚有一戶人家,日常撐船出入,此刻正是中飯時分,裊裊炊煙升騰而起,飄散至天際,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
人說峽山湖有三宗寶:銀魚、野鴨、濰河鯉。如果正趕上開庫捕魚的時間,那可熱鬧了。湖心小船星星點點,漁民搖櫓、撒網(wǎng),一派繁忙的景象。買魚的人早己在岸邊翹首祈盼,無數(shù)條膘肥鮮美的大魚刺激著所有人的神經(jīng)感官,不等船靠岸,人潮便洶涌而至,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傍晚時分,彩霞攜著落日的余暉星星點點灑落在水面上,昭示著一天的謝幕。暮色中的峽山,灰暗如岱樣的壯麗,微風搖曳著垂柳白楊的樹枝颯颯作響,在泛著微波的湖水的映襯下,美不勝收。
適逢周末閑暇,呼朋喚友三五成群,齊聚于此,游山水、賞美景,品佳肴,觀湖水之浩渺廣大,賞野趣之自然天成,吊古跡之滄桑變化,何其快哉!
(濰坊市國土資源局峽山分局)
4——初小同學
作者——馬景瑞
我的同學們
在同一所學校里讀書,或同班同級,或上下級,均可稱為同學,也有人把后一種情況的同學稱為先后同學或校友。我這里所寫,僅涉及同一班級的同學。
我從1949年秋天開始上學,念了四年初小、兩年高小、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五年大學。在同窗共讀的多姿多彩歲月里,與同學互幫互學,相知相悅,建立起一種親切的交情。離開學校走上社會,和同學時有往來,曾得到他們諸多方面的鼓勵、關(guān)照和扶持,深受其惠。同學關(guān)系雖不在核心親情圈之內(nèi),也不在古人所說的五倫范圍,我卻十分看重,津津樂道,每每回憶起來,胸中便溢滿快慰甜美之情。
現(xiàn)如今我的同學都是七十歲左右的老人了,有的體魄還相當健旺,有的則老態(tài)龍鐘或疾病纏身,也有的已歸道山,總之是潰不成軍了。我今年七十有三,除了腿腳不太靈便,其他零部件還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頭腦尚好使,記憶也比較清晰。但我也知道,自己離“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生命危淺,朝不慮夕”的地步為期不遠,可以說余日無多了。惟其如此,現(xiàn)在我想用自己這只禿筆,把同學時代那些可親可愛、可寫可記的人和事粗線條地勾勒出來,為后人留下一些可資評說的影像和資料。往事如云如煙,回想起來,有的地方清晰如昨,有的地方就比較模糊。我所寫所記,可能有不甚確切的地方,希望讀到這些文字的同學予以指正。
依照上學的先后順序,我寫了五篇文字:《初小同學》、《高小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大學同學》。
我是新中國成立那一年秋天開始上初級小學的。小學就設在村中央一戶被斗地主的四合院里。院子并不大,和一個羽毛球場差不多,南、北、東、西各有五間磚瓦房,窗明幾凈。據(jù)老人說,這是村上第一所新式學堂。當時的政策是:凡年齡18歲以下、7歲以上的青少年兒童,一鞭子趕,都要上學念書。其時我9歲,有比我小兩三歲的,也有比我大七八歲的,五十多個年齡懸殊的學生擠在一座教室里大聲朗讀:“人,一個人;手,兩只手?!爆F(xiàn)在想起來,還覺得有點好笑。念了不到一年,那些大齡學生相繼退學回家干活了。堅持讀滿四年畢業(yè)的不足30人。回想當年同窗共讀,一起淘氣、一起嬉鬧的純真無邪,別有一番情趣。
我對當年比我學習好的幾個同學,至今記憶深刻。李淑華和我同齡,住對門,同時上小學。她模樣俊俏,愛說愛笑,愛唱愛跳,聰明伶俐,每次考試穩(wěn)拿第一。我真心佩服她,有解不開的算術(shù)題便向她請教。我學習中游,可也沒降過級,不知怎么一來她早我一年考上高小,然后升初中,讀高中,一路順風順水考上大學,任憑我再怎么努力也追不上她了。她大學畢業(yè)去了成都,多年未回故鄉(xiāng),可我倆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馬澤恩長得黑,小名老黑,馬澤功長得白,小名老白,是院中弟兄,總是一塊兒上學、下學,一塊兒玩耍,形影不離。他倆不多言不多事,悶頭兒比著學,互不相讓,同學們稱贊他倆為“黑白二將”。澤恩家貧,念完高小就下來勞動了。澤功念到高中快畢業(yè),父親不慎摔折了腿,無奈也退學回家了。按他的學習成績,考一所重點大學是沒問題的。村里人說:“官莊瞎了個人才!”李延芳長得腳大手大腦袋大,特聰明。有人說:“頭大心不悶?!边@話放在延芳身上挺合適。他性格溫和,平時總是笑瞇瞇的,跟誰也能玩在一起,并不見他多用功,可每次考試總是名列前茅。我倆很對脾氣,我為他念完小學未能深造甚感惋惜。
我始終不能忘懷張立蘭和胡殿興兩位同學。張立蘭性格開朗,心直口快,因家境殷實,花錢大手,對同學也大方。有一次串書館的到學校售賣紙、本、筆、墨,同學都圍上去,或看或買。立蘭買了兩個作業(yè)本,又問我:“買什么?沒錢我給你拿?!碑敃r我懵懵懂懂,想說“看看,不買”而還沒說出口,她叔伯弟弟張立功便搶白說:“你趁錢啊?人家買東西,你憑啥拿錢?”立蘭一言不發(fā)撅著嘴走開了。我這才意識到她對我的好,不禁怦然心動。這件小事過去幾十年了,至今依然歷歷在目。立蘭大我?guī)讱q,小學畢業(yè)不久便嫁人了,好多年失去了聯(lián)系。1977年恢復高考,不滿15歲的大孩子考入華東石油學院(在東營),我一直放心不下。也是機緣巧合,跟隨丈夫在東營勝利油田工作的張立蘭,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大孩子,敘起了鄉(xiāng)情,對他予以多方關(guān)照,我心存感激,可惜一直未能當面謝她。胡殿興從小沒了母親,跟著干木匠活的父親過活。他為人憨厚,腦子不怎么靈機,可很用功,不上學的時間,他總是跑到我家和我一起看書寫作業(yè),關(guān)系處得很好。有一次不知怎么兩人起了矛盾,互不說話,可他還是照常到我家來學習。大約冷戰(zhàn)了七八天,父母看出卯眼,訓了我一頓,我和殿興便和好如初了。1956年他參軍到過朝鮮,參加過對印度的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復員后串村入戶給人干木匠活,因忠厚勤快,被外村一絕后人家招為養(yǎng)老女婿,生育了兩男一女三個孩子,過得倒也舒心快活。我倆幾十年沒間斷聯(lián)系,友情始終如一。
初小同學中馬吾德最淘氣,鬼點子多,孬心眼也多。他不認念書,三天兩頭逃學,父母也拿他沒辦法。老師批評他,他偷偷往老師的尿盆上抹屎。跟哪個同學不對勁兒,走著走著,故意使絆絆倒人家,反誨人家踩他的腳。當年我從來不敢招惹他。今年夏天,我回故鄉(xiāng)官莊,在街上碰見他,只見他拄著拐棍一步挪不了四指,我問:“這是怎么了?”他說:“別提了,‘栓’住了?!闭f起小學同學,他給我數(shù)叨著一個個過世的名字,有我早聽說了的,也有我不知道的,想不到已過半數(shù)了!我不禁暗自唏噓。吾德笑著說:“我比他們強,好歹還活著?!蔽覈诟浪麍猿殖运?,堅持活動,保重身體。
目送吾德慢慢離去,我竟有些不舍。初小同學健在的越來越少了,在我心里,連這位少兒時代人見人煩的搗蛋鬼,也覺得可親可愛了。 (臨清市人大)
5——龍之嘆
——讀《龍之祭》有感
(外一首)
□ 李鵬翀
埋在心底的震撼
似乎有些麻木地
潛伏了多年
是你的感嘆
激起了我的共鳴
終于把詩意的靈感點燃
走進恐龍澗
仿佛穿越了時間的長河
六千萬年前的殘酷
被瞬間拉到了眼前
滿眼都是錯亂雜陳的化石
引人唏噓,讓人感嘆
那一窩剛剛破殼的恐龍
揚著驚恐的腦袋
定格了瞬間的災難
那塊一人高的粗壯腿骨
用它仍然清晰的輪廓
見證著地球霸主的強悍
那顆變成石頭的恐龍蛋
還沒有孵化成生命
卻再也沒有機會看一眼頭上的藍天
……
這是世界地質(zhì)的奇觀
卻是恐龍遭受的滅頂災難
分明地印證了
盛極而衰的宿命循環(huán)
在這片土地上
沒有永遠的主人
恐龍不是,人類也不會是
收斂起膨脹的欲望和貪婪吧
我們的子孫
需要一個美好的明天
土地整理贊
偏僻小村背依山,
地少土薄收靠天。
幸得政府惠民策,
方使舊貌換新顏。
局長躬身看現(xiàn)場,
泥腿急行走壟間。
安排布置言辭切,
市長親臨作動員。
鑿巖聲聲探深井,
笑議石窩涌甘泉。
推土轟轟填溝壑,
喜看禿嶺變平川。
谷穗搖曳唱富庶,
碩果累累慶豐年。
昔日荒丘今不再,
土地整理造良田。
諸城市國土資源局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