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風20131209
來源:作者:齊魯風時間:2013-12-30熱度:0次
刊頭照——濟南 歷下區(qū)龍洞 佛峪觀音堂 峻嶺/攝
刊頭題字——張繼勝(河北省 石家莊日報社)
1——別讓孔子靠邊站
作者——楊曙明
日前到國家博物館去參觀,無意間看到了那尊“立在”角落里“孔子”。它被擱置在“國博”北頭的凹空處,如果不是走上臺階且四下觀望,還真看不到它。
這尊“孔子”雖然身軀偉岸,但由于地處“偏僻”,顯得十分孤寂冷落。當我走近“孔子”時,看到它身上的塵埃,看到它被冷落的神情,心里便生出些說不出的滋味。我不是孔孟信徒,見此情形卻很為他鳴不平,心中不由得發(fā)出了“別讓孔子靠邊站”的呼吁。
“國博”角落里的這尊孔子像,兩年前曾被矗立在門前的廣場上,或許是當初輿論對此的非議,矗立時間不長就被挪走。其實,客觀公正地說,挪走應(yīng)該,但不應(yīng)該讓它靠邊站,更不應(yīng)該讓它被冷落。假如說當初把它矗立在廣場不合適的話,那么,如今讓它孤寂冷漠的靠邊站同樣也不合適?!皣钡慕ㄖ娣e近20萬平方米,內(nèi)里的大廳寬闊敞亮,為什么不讓“孔子”進去,站在它應(yīng)有的位置上?真不知道“國博”是怎么想的,何以非得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歷史是人類社會過去的記載,沒有過去就沒有現(xiàn)在,沒有現(xiàn)在也就無所謂未來。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告訴我們,對待歷史應(yīng)當客觀公正,否則就會阻礙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歷史是逝去的史實,無論你承認與否,它都不以后人的意志而存在。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儒家學說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之巨大,之深遠,沒有哪個人、哪家學說能與之相比。承認這個事實存在就要客觀公正地對待孔子,既不能讓他至高無上,也不能把他掃地出門。說實話,當初“國博”把孔子塑像矗立在門前廣場,我對此也持非議。因為“國博”位于天安門廣場東側(cè),毗鄰天安門,與人民大會堂相對。而天安門廣場是民主共和的象征,讓“孔子”站在那里怎么說也不合適,這也難怪民眾不能接受“國博”當初對孔子的至尊所為。但是,“孔子”站在天安門廣場不合適,不等于站在“國博”內(nèi)不合適。“國博”是中國歷史文化集粹的殿堂,說中國的歷史文化任誰都繞不開孔子。孔子的歷史地位是歷史形成的,他站在“國博”內(nèi)當屬名正言順且理所當然。如今,“國博”把它冷落在角落里讓它“靠邊站”,這不僅是對孔子的褻瀆,更是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誤讀。
孔子能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至圣先師,其儒家學說能被奉為正統(tǒng)思想,肯定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會基礎(chǔ)。因為,不論何朝何代,“仁、義、禮、智、信”之“五?!倍际怯篮愕?,仁愛、德政、民貴、君輕都是永恒的。這些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精華,永遠也不會過時。當然,儒家思想有精華也有糟粕,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之說,則有違自由、平等、博愛的人類道義,尤其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妻為夫綱”之“三綱”,毫無疑問阻礙了中國社會歷史的文明進步,要不然何以有“五四”運動的“打倒孔家店”。不過,我們從儒家經(jīng)典的《論語》中,能夠找到“五?!保瑓s找不到“三綱”,因為這“三綱”是后世程朱理學對儒家學說的詮釋或解讀,并不是孔子原汁原味的“論語”。再者,在孔孟學說里,雖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也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官本位”,則是后世統(tǒng)治者發(fā)展了的儒家學說,很難說其中沒有修正主義。由此我想起了上個世紀30年代的“新啟蒙”運動,想起了張申府,想起了“打倒孔家店”的續(xù)語---“救出孔夫子”。
張申府(1893-1986),河北獻縣人,191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后留校任教。他積極參加了“五四”運動,與陳獨秀、李大釗關(guān)系密切,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首批黨員,還是周恩來、朱德的入黨介紹人,后來因為政治歧見而退黨,退黨后組建了中華革命黨,即中國農(nóng)工民主黨的前身。張申府是著名學者,對西方哲學和邏輯學深有研究,曾先后在暨南大學、中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任哲學、邏輯學教授。建國后在北京圖書館擔任研究員,專職從事文獻翻譯工作。1957年被錯劃右派,平反后擔任中國農(nóng)工民主黨中央顧問,1986年6月20日病逝于北京。
“新啟蒙”運動又被稱作“新五四運動”或“第二次新文化運動”,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為適應(yīng)抗日民族斗爭需要而開展的思想文化運動,因為被看做是“五四”的繼續(xù)和發(fā)展而得名。它以“繼承五四,超越五四”相號召,試圖突破“五”啟蒙的歷史局限,促成中華民族的新覺醒。不過,由于日寇侵華戰(zhàn)爭及其他因素制約,運動持續(xù)的時間不長,僅一年有余。雖然時間很短,但由于是因為民族危機而引發(fā)的文化救亡運動,所以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新文化運動不僅致力于民族精神的普遍號召,而且對民族的理性精神進行了再啟蒙,救亡與啟蒙相互交織,試圖以救亡達到啟蒙,以啟蒙挽救危亡,它對于廓清蒙昧和宣傳抗日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張申府是“新啟蒙”運動的主要倡導(dǎo)者,或許是對“五?四”以來的文化反思,他在運動中發(fā)出了“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呼吁。在他看來,孔子作為一個民族值得紀念的人物,在“維持民族的生存”上有重要意義?!翱鬃邮亲羁梢源碇袊奶厥饩竦?。那么,為什么不應(yīng)發(fā)其精華,而棄其糟粕?而只是對于過去的誤用,徒作幼稚的反動?復(fù)古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個民族,如果知道他自己文化上的成就,認識它文化上的代表人物,總可以增加些自信,減少些頹唐奴性。過去的帝王既利用孔子以維持其統(tǒng)治了,那么,今日為什么不可利用孔子以維持民族的生存?”“五四時代的啟蒙運動,實在不夠深入,不夠廣泛,不夠批判。在深入上,在廣泛上,在批判上,今日的新啟蒙運動都需要多進步。”張申府這些反思言論,雖然也有歷史局限和偏頗,但我們或許仍能夠從中讀出“救出孔夫子”的科學含義。
任何民族,任何朝代的歷史文化總有精華和糟粕之分,對待歷史文化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揚棄”。既不能蒙昧的繼承,也不能無知的拋棄,對待孔子及儒學同樣是如此。在歷史車輪前進到21世紀的今天,把孔子及儒學當成至尊不可取,讓它靠邊站同樣不可取?!按虻箍准业辍币獔远ú灰?,但有必要“救出孔夫子”,如此才是客觀公正的“揚棄”,而要“救出孔夫子”就不應(yīng)該讓他靠邊站。
(濟南市歷下區(qū)政協(xié))
2——常懷感恩之心
作者——周楓閨
古語有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比说囊簧?,有許多需要感恩的人,父母、朋友、同事……他們有時不經(jīng)意的舉動或許能影響我們的一生。
現(xiàn)今,面對燈紅酒綠的社會,很多人因抵不住誘惑跌進利益漩渦無法自拔,也有很多人因為房子、工作等生活的壓力怨天尤人,一步步失去了最初的本真,更甚者他們認為擁有的一切都是應(yīng)該,毫無感謝之情、感恩之意。
生活不會一帆風順,其間必有曲折坎坷,艱難險阻,在危困時刻有人向你伸出溫暖的雙手,為你指明前進方向,使你最終戰(zhàn)勝荊棘走向成功,那么在你因成功而喜悅之時,會不會想起那些為了你雪中送炭甚至傾盡所有的人呢?雖不說是要銜環(huán)結(jié)草,但也時時刻刻告訴自己要擁有感恩回報意識,并通過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實際行動予以報答。
我認為,世上最大的恩情,莫過于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珍愛,用至誠的心去感激,用實際行動去報恩?!把蛴泄蛉橹?,鴉有反哺之義?!眲游锷星胰绱耍螞r我們?nèi)祟??人也?yīng)有盡孝之念,莫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憾,要想將來不后悔莫及,從現(xiàn)在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
小的時候,我總把父母對自己的愛當作天經(jīng)地義,因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F(xiàn)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yīng)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很多人認為多給父母一些物質(zhì)上的付出就能滿足父母的心,其實不是的,回報也不一定非得是物質(zhì)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平時回家多和父母交流,而不是面對他們的嘮叨而表現(xiàn)出不耐煩,很多人總要等到失敗后,才知道父母講的都是金玉良言。生活中,你為父母做的每一件小事,其實都是在感恩父母。當父母疲勞時,為他們倒上一杯濃茶,當你遠在他鄉(xiāng)時,給父母打上一個電話,捎上一句祝福,這些對我們來說不難,但卻能讓父母開心好久。孝,其為人之本也,故而一個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真正完整的人。
然而現(xiàn)今,很多人因為缺乏這份感恩之心,不但沒有對父母盡到感恩的責任,反而把情緒帶到了工作中,說到這里,讓我想起最近出現(xiàn)的一個新聞,河北一個辦證民警刁難北漂小伙,讓他為了一個簽證返鄉(xiāng)五次,看完新聞我感覺很替那位民警感到羞愧,身為行政服務(wù)人員,本來可以一次囑咐完,為什么非要讓老百姓多跑幾趟才算安心?服務(wù)本身就是為社會或人民的利益辦事。既然是為了他人的利益,就應(yīng)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而不是讓百姓有“證難辦、臉難看、門難進”的遭遇。同為行政機關(guān)服務(wù)人員,我認為在辦理業(yè)務(wù)的時候讓百姓少跑幾趟腿真的不難,我們對他們的一個真誠的微笑可以驅(qū)散他們心中的霧霾,而這些對我們來說是輕而易舉!然而做這所有事情的時候都需要我們心存感恩之心,因為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對許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并且自發(fā)地真正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使我們的心胸更加寬闊。
學會感恩,我們可以明亮自己的內(nèi)心而不致麻木,我相信,只要生活中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這個世界也會因為這一份份的愛而變得更加絢麗多姿!
(日照市國土資源局)
3——沸騰的醴泉
作者——王瑋
老實說,我不大喜歡“沸騰”這個詞。沸騰有喧鬧之意,而我喜歡清靜。我要說的醴泉亦非泉,而是一個行政區(qū)域的名字。過去叫高密鎮(zhèn),現(xiàn)在叫醴泉街道。
秋末冬初,市文聯(lián)組織到醴泉街道采風。這個季節(jié),本應(yīng)平心靜氣,盤點收獲,養(yǎng)精蓄銳,謀劃新的藍圖。而乘車在城鄉(xiāng)之間輾轉(zhuǎn),所見所聞皆讓人無法平靜,仿佛有種無形的力量在托舉著自己,向上,向上……
走進高密市醴泉街道辦公樓,一幅嵌有“品重醴泉”四個鎏金大字的紅底牌匾率先映入眼簾,駐足凝視,不免心生疑問。這是孫中山先生為煙臺張裕葡萄酒公司的題詞,怎么會出現(xiàn)在這里?帶著這個疑問,我拜訪了醴泉街道研究室主任蔡善訓先生。蔡先生告訴我,原高密鎮(zhèn)政府東面,曾有一口古井,井水甘甜?!墩摵狻防镉薪忉專骸叭獜牡叵鲁?,其味甘如醴,故曰醴泉。”高密撤縣設(shè)市不久,市里決定將城區(qū)分成三個街道。為避免市鎮(zhèn)同名,便以這口古井為根據(jù),引經(jīng)據(jù)典,將高密鎮(zhèn)更名為“醴泉街道”。懸掛孫中山先生的題詞,也是借之寓意甘甜古井養(yǎng)育了品行高尚的高密人民。既有肯定,也有期望,同時還體現(xiàn)了高密人民的理想和追求。聽了蔡先生的介紹,我心下釋然了。
醴泉街道是高密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火車站,汽車站,鳳凰公園,人民醫(yī)院,大劇院,新華書店、莫言文學館等重要場所都在醴泉。過去,醴泉一直是全市第一經(jīng)濟強鎮(zhèn)。不知什么原因,進入本世紀后,一些鎮(zhèn)街后來居上,捷報頻傳。而醴泉卻輝煌不再,一度沉寂。直到今年上半年,醴泉突然振作了起來,重整旗鼓,一氣殺出重圍,在全市科學發(fā)展點評中躍居第一名。著實讓人吃驚,令人刮目。這其中自然有名堂,有故事。而街道一位領(lǐng)導(dǎo)卻風趣地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嘛!我們總不能老落在后面,該是揚眉吐氣的時候了。
的確,現(xiàn)在的醴泉好像一個超級大工地,到處都在忙碌,到處都在建設(shè),人聲鼎沸,機器轟鳴。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我的感受,那就是“沸騰”。
是的,醴泉沸騰了。
在小康河北延工地,數(shù)臺挖掘機正在緊張施工,原來不過十多米寬的河道已拓寬至三十多米,深近十米,蜿蜒向北,一眼望不到頭。底部已鋪了混凝土和防漏設(shè)施。然而,這項工程可不是將河道拓寬延長那么簡單。小康河位于市中心,自南向北穿越醴泉城區(qū)而去。名義上叫河,實則是一條臭水溝。城市生活污水,工業(yè)污水全從這里排放。一到夏天,污水泛濫,蚊蠅成災(zāi),臭氣熏天。兩岸居民苦不堪言。曾有“高密小康河,蚊子大如蛾……”的說法。2005年,市里對小康河進行改造,由于客觀條件所限,改造至鐵路線以南終止,鐵路以北仍有數(shù)千居民還處在污臭的困擾之中。今年初,醴泉街道調(diào)集精兵強將,整裝上馬,挨家挨戶做工作,動員居民拆遷,僅用25天就順利完成了近千戶居民的拆遷工作,且無一人上訪。證明,這不僅是一項深得民心的舉措,也反映出醴泉人民的覺悟和素質(zhì)是相當高的。
在我的印象中,高密機場以西,西外環(huán)以東,以前都是貧瘠的沙嶺地。如今卻冒出了許多成方成片的花園苗圃。我坐在車上也能認得好多品種,如雪松、法桐、銀杏、海棠、垂柳、碧桃、五角楓、白蠟、合歡等等,幾座洋氣的小樓掩映其間,恍若世外桃源。
行至西外環(huán)北部,又發(fā)現(xiàn)一座古香古色的院落,開始我以為是新建的廟宇。誰知下車一看,竟是個詩意的所在。迎面一座雕龍畫鳳的灰色大理石牌坊,門楣上霍然刻著“嶺西草堂”四個綠色大字。
我有點犯暈,轉(zhuǎn)了轉(zhuǎn)脖子,揉了揉眼睛,再定睛細看。沒錯,是真的??蛇@是什么時候建的,怎么從未聽說過呢?
找人一打聽,才知道這里曾是醴泉的清代舉人王煥卿吟詩彈琴修身養(yǎng)性的地方。光緒年間,王煥卿中舉后曾長期在江南游學,對江南庭院十分推崇,回鄉(xiāng)后即設(shè)計圖紙,擬在林中建一座江南風格的宅院。后因種種原因未能動工,抱憾而逝。這個草堂就是按照王舉人當年所繪圖紙建造的。占地約40畝,內(nèi)有舉人府,紫藤長廊,古槐書屋,飄香桂園等景點。目前主體已完工,正在進行內(nèi)部裝修。
說來慚愧,高密大地物華天寶,地靈人杰,自古人才輩出。如春秋名相晏嬰,漢代經(jīng)學大師鄭玄,清代大學士劉墉,當代著名作家莫言等。但這個王煥卿我卻是第一次聽說。還是我們老王家人呢!怎不叫我汗顏。
穿過牌坊,迎面是一座小廟樣的建筑,似乎是草堂的大門。穿門而過,竟是一個精致幽雅的院落,頗有南方宅院的味道。院內(nèi)甬路曲折,有假山樹木,亭臺樓榭,還有一個不規(guī)則形的池塘。隨著陣陣秋風,片片落葉打著旋兒飄落水面,紅的,白的,褐的,黃的,把池塘裝點的像個調(diào)色板。讓人嘖嘖稱奇,連連贊嘆。
然而,更讓人驚奇的還在后面呢!
在醴泉街道西北部的康莊社區(qū)康一村,過去的平房不見了,一排排新建的黃白相間的居民樓掩映在假山綠樹間,活動中心、文化娛樂設(shè)施一應(yīng)俱全。從停在樓前的轎車,貼在窗戶玻璃上的喜字以及陽臺上晾曬的衣物看,已經(jīng)有村民入住了。
我們剛下車,一位三十多歲,留著小平頭的青年男子便迎了上來。從交談中得知,他叫王強,是這個小區(qū)的開發(fā)商。說起建設(shè)農(nóng)村居民小區(qū),王強頗多感慨。兩年前,他在這里投資開發(fā)了“兩上兩下一小院”的居民樓,沒想到村民竟普遍不接受。投了那么大的資,不但一分回頭錢不見,銀行貸款利息還在天天長。王強心急如焚,夜里沒人的時候,蹲在工地上號啕大哭。他說:“當時,連死的心都有了?!焙髞?,隨著城鎮(zhèn)化的快速推進,人們的觀念開始轉(zhuǎn)變。先是年輕人入住,覺得住樓房比住平房安全,衛(wèi)生,方便。王強不失時機地加大宣傳,終于將數(shù)十套居民樓全部售了出去。
“現(xiàn)在這個是二期工程了,如今種地機械化,老年人在家享清福,青年人在工廠上班,都希望過上跟城里人一樣的生活,因此我們這里蓋的全是五層樓?!蓖鯊姴痪o不慢地說。
我問,這些樓好賣么?王強說,好賣,我們保證質(zhì)量,價格合理,平均每平方米2300多元,已經(jīng)賣的差不多了。
這確實令人驚奇,短短兩年時間,農(nóng)村就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一方面說明城市文明對農(nóng)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說明如今的農(nóng)民已不是過去的農(nóng)民了,隨著現(xiàn)代科技和信息的發(fā)達,農(nóng)民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生活水平提高了,又注重提高生活質(zhì)量了。
一位女詩人打量著小區(qū),羨慕地說,真漂亮,空氣真好,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就應(yīng)該是這個樣子吧!
這時,我突然想起高密市委書記范福生為醴泉的題詞:奮發(fā)有為,昂揚向上,勇于拼搏,敢打必勝。據(jù)說醴泉人已將之作為“新醴泉精神”,以此凝聚人心,引領(lǐng)發(fā)展。他們提出了“一體兩翼雙跨越”的發(fā)展思路,即以城鎮(zhèn)化體系帶動工業(yè)強街和農(nóng)業(yè)富民雙翼齊飛,向北跨越膠濟鐵路建設(shè)城北新區(qū)、向西跨越飛機場打造城西都市農(nóng)業(yè)起步區(qū),爭取在短時間內(nèi)再造“老高密”輝煌。
我仿佛看到,沸騰的醴泉正向著美好的明天展翅騰飛。
(高密市國土資源局)
4——榜 樣
——贊我們的楊艷萍院長
□ 劉偉
作業(yè)室里有您的身影
像耀眼的明燈
照亮前路 又輕輕的,
伴我們同行
外業(yè)一線也有您的身影
像夏日的涼風/拭去汗水
再滿滿的,留下叮嚀……
誰不會守住安逸
誰不會延續(xù)平庸
誰不想廝守家的和美
誰又不想,享受親人的溫情
可是您
卻把所有的坎坷都當成了挑戰(zhàn)
又把思念化做遠方的,
點點繁星 也許
您沒害怕過工作上的挫折 也許
您也早已看淡了命運的不平
可我們寧可
寧可您沒有電視、報紙上的歌頌
也寧可
您沒有省級先進和勞模的美名
我們也寧可
寧可我們的事業(yè)晚一些振興
讓您多擠出點時間
留給您的家庭……
可即使再寫下千言萬語
也說不盡我們的感動
即使再寫下萬語千言
也道不盡我們欽佩的心情
我們只想真誠的告訴您,
我們的成長
會因您而變得剔透晶瑩
我們的價值
也會因您,而從此與眾不同
同時,我們已默默的決定
學著您的樣子,
勾勒自己的人生 也已決定
跟著您的步伐,整裝、出征!
山東省國土測繪院
5——我和他
——紀念畢業(yè)十周年
□ 李婷婷
自從我跋山涉水,
背井離鄉(xiāng),為了他
從此我舉目無親,
抬頭無故,只有他
因為我義無反顧,
忠貞不渝,愛上他
我和他并肩走過十年,
憧憬著二十年、三十年……
攜手同行
待我兩鬢白發(fā),笑也生花
他是誰?
地質(zhì)勘查,我鐘愛一生的事業(yè)
我是誰?
有血性有擔當?shù)囊拭蓢寥耍?br>引水流淙淙,護麥田青青,
尋金山銀山,測山高水長
——這就是我和他的故事,
我和他的夢
臨沂市國土資源局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