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風20131014
來源:作者:齊魯風時間:2013-12-30熱度:0次
刊頭照——濟南 章丘 百脈泉 李清照故居 峻嶺/攝
刊頭題字—— 侯玉忠(濰坊市海洋與漁業(yè)局)
1——高粱正紅
作者——魏修良
高粱紅了。高密火了。在這個火紅的金秋。我看見一片紅?!盁o邊無際的高粱紅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輝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愛情激蕩。”
闊別一年,莫言回家了。兩只瞇縫的眼睛向下看著世界,看著家鄉(xiāng),看著蕓蕓眾生。兩只鼻孔緊閉著,壓在緊閉的嘴巴上。緊閉的嘴巴咧開來,微笑著,像佛一樣。
想到佛,我似乎看到大德高僧星云法師在寶島臺灣的寓所里邀請莫言一家晤談。星云法師一身僧袍,胸前一串長長的佛珠項鏈,身體向左傾向莫言,手托下巴,瞇著眼睛,微笑著看向莫言。莫言則一襲對襟白布褂,左手捻著佛珠串成的手鏈,同樣瞇著眼睛,只是大笑著。侃侃而談。談到寫作,“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只有把人當“人”來寫,超越階級和政治偏見,才能寫出完整的、真正人的形象。說到與佛結緣,莫言說,自己今生不能落發(fā)為僧,但會多讀佛典,與佛結緣。要好好研究星云法師的佛學著作,從頭學起,日后更要把星云法師贈與的書法“莫言說盡”掛在書桌后面,“作為人生諫言”日日提醒自己。
好一個“莫言說盡”。不愧是大德高僧之大作,不啻是佛家經典之偈語。用作品批判社會和人性,莫言說盡了嗎?沒有。莫言說盡。不要說盡。是的,莫言沒有說盡,“想寫自己?!薄?0歲以后,我想應該向內看,看清我自己,一個人只有正確地認識了自己,才能理解別人”。
想寫自己,莫言離不開家鄉(xiāng)。離不開高密。離不開高密東北鄉(xiāng)。離不開這片火紅的紅高粱。
如今,莫言就站在高密東北鄉(xiāng)3000多畝紅高粱地里,在這片汪洋的血海里,汪洋恣肆的揮灑著他天馬行空的才情,扣緊著濃的化不開的家鄉(xiāng)情結。放眼望去,成片的紅高粱迎風搖曳,舞動著雙手,晃來蕩去,熱烈地歡迎著這位為家鄉(xiāng)帶來榮耀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是的,家鄉(xiāng)人民對莫言的感激無與倫比。一枚沉甸甸的“人民勛章”代表了至高的榮譽,銘刻到她的游子心里:“今后一定不負家鄉(xiāng)人民的信任和重托,發(fā)揮所長,繼續(xù)努力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宣傳高密,歌頌高密人民,歌頌人間真善美?!泵鎸?4萬父老鄉(xiāng)親,莫言的話語是真誠的,胸腔里發(fā)出的是鏗鏘之音,“高密近年來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各行各業(yè)父老鄉(xiāng)親辛勤工作的結果,榮譽應該屬于他們?!?br> 一部經典的《紅高粱》,紅遍了中國大地。如今,誕生經典的火紅的高粱地里,莫言正與導演鄭曉龍及其周迅、朱亞文、秦海璐等一干人馬親切交談,言語沒有居高臨下,舉止沒有趾高氣昂,只是一如既往的淡定儒雅,“希望編導發(fā)揮電視連續(xù)劇篇幅長、情節(jié)豐富的特點,與時俱進,把今天的生活氣息、審美觀、價值觀加以融合,拍出既有歷史感又有現(xiàn)實感的作品,豐富觀眾的視野”。
秋風乍涼,高粱地里卻是一片火熱。為藝術而獻身,為紅高粱鑄夢想的文藝工作者,正精心演繹一部蕩氣回腸的紅色傳奇故事,打造新版的電視《紅高粱》,展示中國氣魄、中國精神,紅透山東、紅遍全國,傳播世界,成為回蕩在高密東北鄉(xiāng)的最強音。
高密東北鄉(xiāng),不僅有紅高粱,還有來自天南地北四面八方的來客。 “生死疲勞印象館”、“膠河民宿”、“平安莊教堂”、“爐包鋪”、“草鞋窨子”、“會唱歌的墻”等等在莫言小說中展現(xiàn)的故鄉(xiāng)記憶正在變成現(xiàn)實,國慶期間,每天都吸引了近15000名游客駐足踏訪,紅高粱風情正成為新的旅游熱點。
高粱紅了。鳳凰城里,好戲連臺。由十二個書畫玉石根雕展組成的“情系高密”系列藝術展,由社會各界選拔的一臺臺廣場舞展演,由專家學者參與的一場場研討會,都在圍繞著一個“紅”字展開,上演著“紅高粱”的活劇。“莫言作品的鄉(xiāng)土情結”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暢談莫言的鄉(xiāng)土情結,家鄉(xiāng)的土地、家鄉(xiāng)的風物人情為莫言先生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源頭活水,家鄉(xiāng)高密已經成為莫言作品中不可磨滅的文化烙印,成為共識。大型原創(chuàng)民族舞劇《紅高粱》,完美地再現(xiàn)了發(fā)生于上世紀30年代在高密東北鄉(xiāng)那片紅高粱地里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莫言文學館里參觀者更是摩肩接踵,一尊青銅“文鼎”,一座莫言雕像,捐贈的是社會各界對莫言文學成就的敬重。
置身高密,高粱正紅。我似乎看到莫言正站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上,講述著家鄉(xiāng)的故事,身上放射著家鄉(xiāng)紅高粱的紅光。紅光照射下,構成了他的一副長聯(lián):“三百里膠河貫穿縣境,蜿蜒東去似擺尾長龍。垂楊拂柳,錦鱗游泳,玉米金黃,高粱鮮紅;東鄰青島,南峙松嶺,西望濰城,北指渤海,富饒土地,錦秀莊園,怎一個好字了得!/五千年歷史延續(xù)文明,俊彥代出如星漢璀璨。晏嬰使楚,鄭玄諸經,孫文抗德,劉墉扶清;泥塑福娃,紙剪喜慶,畫繪人物,茂腔唱情。寶貴傳統(tǒng),花樣風景,引若干游子思鄉(xiāng)?!?br> 游子思鄉(xiāng),因為高粱正紅,高密正火。
(高密市國土資源局)
2——有情趣的作家
——陳瑩散文集《春天對秋天的致意》序
□ 劉玉棟
幾年前,我跟陳瑩剛認識,便被他熱情樂觀的情緒所感染。他說話幽默率性,樂觀豁達。不管是什么場合,有他在,整個氣氛就會充滿歡聲笑語,每一個人都覺得輕松自在。那時候只知道他是國稅局的干部,業(yè)余時間喜歡寫些散文隨筆,對他的創(chuàng)作了解不多。后來在報刊上,零零星星地讀過他的一些散文,對他的印象又加深了不少,覺得他是一個情感真摯、內心細膩的人。說實在話,在沒讀陳瑩的文章之前,我真的沒想到這位壯壯實實的稅務干部,竟有一份女兒般多情細膩的柔腸。
新春時節(jié),陳瑩兄把一摞厚厚的書稿放在我手里,這是他近兩年發(fā)表的新作,他又要出版新的散文隨筆集,并囑咐我寫幾段話。我被他的執(zhí)著和勤奮所感動。由于俗事不斷,書稿放了一些時日。前幾天靜下心來,捧起書稿一讀,居然放不下了。書稿是一口氣讀完的,有意猶未盡之感。盡管陳瑩兄長我?guī)讱q,但文章記述的多是童年、故鄉(xiāng)、記憶,鄉(xiāng)土氣息濃郁,想來應該是跟他有過一些類似的經歷,因此被這些真誠而鮮活的文字所迷戀。這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散文隨筆集,陳瑩從內心出發(fā),寫景、記人、說事、憶舊,用優(yōu)美的文字,把童年往事和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折射得色彩斑斕,它們被一股濃濃的情感包裹著,直抵人心。
這本集子里的文章,我覺得最大的一個特點,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的話,就是“趣”。有多篇文章寫到吃,寫香椿芽、雪桃、地瓜、豆腐、豬下水,這些普通的食品,被他寫得妙趣橫生,且時常有一個個的小故事穿插其中,讓人忍俊不禁。比如寫幾個青年農民,在月黑風高的夜晚,用集體的豆子換回豆腐偷吃的那段兒,真實、生動、淳樸、自然。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哪個村里沒有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情呢?讀罷深感有趣,同時對那物質匱乏時代的描述,又令人心痛。那“熱氣騰騰”的火鍋,在陳瑩的筆下,寫得不僅僅是吃,還包含著時代的變遷、人情的溫暖和對那漸行漸遠的往昔生活的絲絲懷念;還有那“熱氣騰騰的面條出鍋,用現(xiàn)打的井水一遍遍沖撈;胡蘿卜咸菜切丁,香椿芽切末,黃瓜切絲;再加上醋、蒜、麻汁,與冰冰涼的面條一攪拌,嗬呦,酸酸的,辣辣的,色香誘人。呼呼嚕嚕吞下三大碗,過癮啊!”(《最涼快的地方》)多精彩的文字!活色生香,色香味俱全,也有“趣”在里面。當然,這只是舉了幾個寫吃的例子,鄉(xiāng)下的集市、歸來的農人、山間的節(jié)日、童年的野趣,在陳瑩的筆下,無不是生機勃勃、趣味盎然。如今,有趣的作家少了,有趣的文章也越來越少,但趣味確實是好文章的優(yōu)秀品質。也許,這也是讀者為什么越來越喜歡汪曾祺的原因吧。
陳瑩的散文隨筆,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一個“情”字。世情、人情、親情、山水情,好多情。陳瑩兄是一個多情之人。寫四季流轉,寫童年往事,寫故里街坊,寫鄰居同事……含情脈脈,至性至情。他的文字,終究要落在一個“情”上。但是,陳瑩的敘事卻不矯情不濫情,比如在《千年街坊》中,陳瑩由三位叔叔陪著,行走在故鄉(xiāng)的田間街頭,那些灣坑、房舍、雜草、莊稼,讓他觸景生情。最終,“這次回去,我沒有去看自家的老宅院,怕引起傷感?!谖业哪X海里,卻時常浮現(xiàn)出老家的影子:北屋的紅瓦白墻,西屋的黑瓦磚墻,南屋的灰瓦坯墻;院子里茂盛的家槐,清香四溢的椿芽,鐵枝艷朵的石榴樹;以及后院的小平屋、雞窩子、地瓜窨子,這些都是我生命履痕的一部分?。 边@個“怕”字用得真好,它的后面蘊含著作者多深的情??!正是因為情太多、情太深,陳瑩的文章總是貫穿著一股鮮活的氣息,或清爽,或濕潤,或濃郁。
陳瑩是一個用心寫作的人,許多文字中不僅包含著他對社會、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而且還充分地體現(xiàn)出他對底層民眾的體恤和同情之心。他發(fā)自內心地贊美他們。他多次寫到那個勞動力市場,寫到那些渴望得到活兒干的打工者,寫到他們勞作一天后,夜晚用餐時那短暫的快樂和享受?!皫资畯埌琅?,坐滿了休憩就餐的農民工兄弟。炒一盤土豆絲,煮兩個咸鴨蛋,喝二兩高度白酒,紅暈涂滿臉頰,布滿血絲的眼睛炯炯放光。飄飄欲仙的樣子,讓旁觀者心生同情與敬意,甚至羨慕?!?《壺中乾坤》)真是“幸福著他們的幸福,快樂著他們的快樂”。讓人讀罷,內心涌動起一股昂揚的力量和別樣的美。
對待文學,陳瑩熱愛多年。他利用業(yè)余時間,辛勤創(chuàng)作,始終存有一份敬畏之情。文學就像土地一樣,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總是要回報那些熱愛它的人。而文學能給予我們什么呢?莫言說:文學最大的用處是沒有用處。是的,我們學什么做什么,往往歸結到一個“用”上。從物質層面上講,文學確實沒有什么用,又不能當飯吃,又不能當鈔票花。但文學關乎個人心靈,人需要有精神生活,有對美的追求,所以文學有沒有用處,還是要問問作者自己。也許對于陳瑩來說,寫這些文章本身,就是答案所在。 (劉玉棟,著名作家,現(xiàn)就職于山東作家協(xié)會)
3——在濟南大街巡邏
作者——索夢雪
兩年前,我滿懷激情離開大學校園,一個偶然的機會,加入到城市管理的隊伍中,成為濟南市槐蔭區(qū)西市場辦事處的一名女城管隊員。那時,我心情非常復雜,可謂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在就業(yè)壓力逾來逾大的形勢下,我在省會濟南有了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憂的是“城管”這個詞在我的腦海里一直有點貶義。媒體上屢屢報道過的個別城管隊員不雅、不法、不軌行為,曾使我對這一工作不屑一顧。抄地攤、攆乞丐、揭廣告、趕小販,社會地位低,社會形象差,公公不喜、婆婆不愛,受累不討好的苦差事,誰愿意去看?
當我第一次身穿制服,和同事們巡邏在濟南的大街上時,我對城管的看法發(fā)生了巨大轉折。看著一幢幢高大美麗的樓房,一條條濃綠遮陰的街道,還有那穿梭自如來往不斷的車輛和行人,我感受到了城市的繁華和美麗,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熱情。同時,一種用真誠呵護這座城市的愛心,一種用責任保護這座城市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從那一刻起,我開始體會“城管”的深刻內涵;從那一刻起,我發(fā)誓要做一個新時代的好城管。
元宵燈會,當家家戶戶萬頭攢動觀賞花燈的時候,我們不畏嚴寒巡回看護花燈,維持秩序;中秋佳節(jié),當萬家團圓歡聲笑語共享天倫的時候,我們不懼孤獨站在街頭,默默清理微小廣告,保持清潔;星期天,當三五好友外出游玩逛商場遛馬路的時候,我們更是緊張忙碌地巡走在大街小巷間,勸導小販,清理衛(wèi)生。我們有時是交警隊員,直立街頭疏導交通;我們有時是環(huán)衛(wèi)工人,彎下身子撿拾垃圾;我們有時是宣傳隊員,進店入戶宣講政策;我們有時是消防隊員,耐心細致疏通消防通道。雖然有時遇到謾罵與打擊,有時碰到誤解和傷害,有時陷入沖擊和危險,但是我們不急不躁、不折不撓,講情講理講法,用熱情、耐心和辛苦去克服一個個難題,去堅守我們“為人民管理城市”的職責。
去年五月份,在街上正常巡邏,看到不遠處的路口有一個婦女正推著三輪車賣豆腐,我們急忙前去勸導。婦女也非常配合,承諾不再占道經營。我們剛走沒兩步,突然一個八、九歲的孩子抓住了我的衣服,哭喊著說:“阿姨,我媽媽不賣豆腐就沒有錢給爸爸治病,就沒有錢給我上學,阿—姨—,我想上學?!笨粗⒆又赡鄣拿婵?、看著孩子汪汪的眼神,我的心突然揪得好疼。我趕緊蹲下來抱著孩子說:“阿姨一定會讓你媽媽繼續(xù)賣豆腐,一定會幫你爸爸治病,一定會讓你繼續(xù)上學,好不好?”原來這個居戶,夫妻雙雙下崗,男主人腰間盤突出,喪失了勞動能力,孩子還在上學。一家人依靠賣豆腐賴以為生??评锼腥艘恢抡J為:一定要幫幫他!我們自發(fā)地捐款、在經三路便民市場為她申請攤位,幫助他們增加熟食經營項目。下雨天、炎熱天,擺攤困難,我們給他定制了大篷傘。我們的舉動,贏得了他們的感激。春節(jié)前,這戶居民來到單位,對我們說:“你們這樣幫俺,俺實在是無法報答你們的恩情。俺自己做的豆腐,你們就留下吧!”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商戶的心聲,也點燃了我們干好城管工作的激情。是啊,只要真誠為群眾著想,人民才會支持你。我們的城管工作才會真正成為讓人民共享城市的載體。
路港和平廣場位于我們辦事處的中心地段,是華聯(lián)商廈、西市場等大型商場重要的消防通道,地理位置非常顯要。但是廣場建成不久,就成了流動攤販的天下。亂擺亂賣,亂扯亂掛,亂停亂放,亂貼亂畫,嚴重影響了公共環(huán)境和居民生活。為此我們探討出了“政企聯(lián)合、共享共建”的路子,把路港和平廣場擦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聯(lián)合執(zhí)法中隊、派出所等10多個部門,出動150人,從早上6點到晚上9點,連續(xù)兩個月值守,廣場的秩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和平廣場真正成了大家的廣場:垃圾滿地變成花香草綠,污水橫流早已蕩然無存。我們的成績登上了多家媒體的版面,我們的舉措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區(qū)里領導來這里現(xiàn)場開會,省外同行到這里實地觀摩。這一切的一切,都凝聚著我們城管人的艱辛汗水;這一切的一切,都閃現(xiàn)著我們城管人的智慧心血;這一切的一切,都承載著我們城管人的美麗夢想。
不知不覺,我從事城管工作兩年了。兩年來,我感受到了這份工作的艱辛,也收獲了工作的喜悅。我也深深體會到,不論什么工作,只要帶著誠心、帶著信任、帶著責任,你就會有工作的思路、方法、干勁,你就會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xiàn)個人的社會價值。
(濟南市槐蔭區(qū)西市場街道辦事處)
4——“紅葉頌”
——王文成、戴月、劉孟嘉、張成書法聯(lián)展將在濟南紅葉谷開展
本報訊 為慶祝十藝節(jié)在濟南舉辦,“紅葉頌”——王文成、戴月、劉孟嘉、張成書法聯(lián)展將于10月18日在濟南紅葉谷開展,展期一個月。本次展覽由山東省將軍書畫院、聯(lián)合日報文化中心主辦,紅葉谷生態(tài)文化旅游區(qū)管委會承辦,共展出四位書法家作品40余幅,真草隸篆諸體皆善。
王文成少將現(xiàn)任中國軍事寫作學會副會長,中國五老書畫院榮譽院士,中國長城書畫家協(xié)會山東分會名譽會長。戴月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劉孟嘉系山東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將軍書畫院高級顧問、日本中京大學博士后研究員。張成系聯(lián)合日報社委委員、總編助理,山東省將軍書畫院副院長,民盟山東省委文化聯(lián)絡委員會副主任。 (書山)
5——國土人的標桿
——聽楊艷萍事跡報告會有感
□ 曹勇
你是國土人的標桿
堅強的意志,寬闊的胸懷
人生道路上丈夫的離去,
愛子的喪失
聽著你的事跡,
無數(shù)次熱淚欲出
世間最痛苦,無情的傷害
沒有擊垮你,你毅然挺直腰桿
走在國土一線,為測繪事業(yè)
默默的奉獻,
因為你心里知道
國土測繪是個大家庭
你是國土人的標桿
臨危受命,
勇敢挑起第一測繪院的重擔
都說那是個爛攤子,沒人能管好
你不怕苦,不怕難,
是國土戰(zhàn)線的“花木蘭”
走訪職工,噓寒問暖
傾聽一線職工的心聲,
做職工的貼心人
改革創(chuàng)新,破解難題,敢于爭先
率先垂范,親臨一線,
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體現(xiàn)
使談一院就色變的爛攤子,
成為國土測繪行業(yè)的典范
你是國土人的標桿
榮譽、稱號已不是你的追求
大家的福,才是你的人生坐標
你清正廉潔,不為私事花公家錢
對職工大方,對自己小氣,
是你不變的原則
職工都親切稱呼你
“貼心大姐、院長媽媽”
三十八年的測繪工作,
一步步勘測、丈量
震后的北川人民不會忘記,
雄偉的泰山山巔留有你的足跡,
巍巍的昆侖山上印有你的身影,
這就是國土人的標桿——楊艷萍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忠實詮釋者
沂南縣國土資源局
6——祖國在我心中
□ 李婷婷 許家東
爸爸說祖國是奮斗的樂園
媽媽說祖國是和諧的家園
我說祖國是我成長的花園
清晨,
我迎著初升的太陽走進校園
看到朝霞中留戀著媽媽慈愛的目光
看到霞光里閃耀著老師的笑臉
看到一雙雙追逐著陽光的腳步
就像五線譜中跳躍著快樂的音符
還看到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
那是祖國的象征
她的一角
系在我的胸前
爸爸告訴我——
祖國,有巍峨雄偉的高山,
有氣勢磅礴的江河
媽媽告訴我——
祖國,有一望無垠的草原,
有蔚藍廣闊的海洋
老師告訴我——
祖國,是世界偉大的文明古國
我們同祖國一樣,
心中擁有不倒的長城
我們的夢想已遨游太空、漫步海底
我們的夢想志在超越
我相信
我們必能乘著祖國騰飛的雙翼
讓我們強大的祖國
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榮光
臨沂市國土資源局
7——秋實(國畫) 楊瑞華/作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