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之殤
來源:作者:聶孝明時間:2013-11-17熱度:0次
從封建時代倡導的“學而優(yōu)則仕”到皇權時代流行的“學好文武術,嫁給皇帝家”的民間理想,再到70年代流行的“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全天下”的家長們的普遍心理,皆強調(diào)了學習的重要性。
可見,知識對于個人乃至整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將起何等至關重要的作用。
金榜題名時,標志著一個學子,在個人前途上,階段性的成功。
考場初攫第,頭上七尺光焰。家鄉(xiāng)父老兄弟姐妹那個不高看一眼?
從大處說,可以大展宏圖為國效力。從小處說,家庭、婚姻、權力、財富、、、都朝著自己有利的方向邁進。
誰誰誰考上清華了、誰誰誰考上北大了、學校跟著沾光,老師跟著掛彩,父母跟著慶幸,小縣城小村屯跟著沸騰。
擺酒慶祝,獎金鼓勵,記者宣傳,沸沸揚揚,這種大肆宣傳的方式方法,把一些學子引上了光明之路同時,在社會上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那些考不上學的,是大多數(shù),則弄得灰頭土臉的難以面對家鄉(xiāng)的父老。
沒有考上大學的怎么辦?有的能重整旗鼓,從頭再來!有的就沒有那么堅強,一蹶不振。當希望之星破滅之時,有的人選擇了死亡,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啊。
在2013年高考的大浪淘沙中,慶安有些考生慘遭淘汰,他們不能正確的面對高考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紛紛墜樓。中央電視臺,對此有過相關的報道。
他們的英年早逝,令家庭無比震動,社會震撼。父母含辛茹苦,將兒女們從呱呱墜地到培養(yǎng)他們念完小學高中,付出了多少心血、錢財……
條條大道通羅馬,不一定,每個人都得念大學。大學也未必就是人生的唯一出路。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這位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8歲上學僅僅讀了3個月的書,就被老師斥為“低能兒”攆出校門。他根本沒念過一天正規(guī)的所謂大學。可他在科學的領域,約有兩千項發(fā)明。像燈泡、印刷機、留聲機、電影等。他在礦業(yè)、建筑業(yè)、化工領域也有巨大貢獻……
有多少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也沒念什么大學,靠自學成才,管理了一個個大企業(yè)。在他們手下機關內(nèi),還管理著許多大學生和工程師,大學生們都在他們手下“打工”。
有多少自學成才之人?像作家高玉寶念幾天書?張雅文也只讀小學高段。
丁俊暉說的一句話,也很雷人。他說念大學沒用!是呀!他說這句話行。他的現(xiàn)身說法,很有說服力!不是嗎?那個大學生有他貢獻大,有他收入多?其實,哪一行弄明白了,都能出息人,行行出狀元。
劉邦從平民一步一步地干到了皇帝的位置。他用的不是什么學習最好,他用的是智慧、胸懷、膽量……
他畢竟還當過亭長,相當于現(xiàn)在的派出所長。
而朱元璋乃布衣,從放牛娃、要飯、到參軍打仗,一步一步登上皇帝的寶座。也不是靠念完大學,來完成的。當然,適勢造英雄。朱元璋這位皇帝,在歷史上,他的統(tǒng)治中和中國任何一個皇帝相比,毫不遜色,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一點。 朱元璋收拾起貪官腐敗現(xiàn)象,絲毫不手軟,朱元璋是寒民出身,他一生最恨的就是貪官污吏。他就用過“剝皮實草”來懲治腐敗。何為“剝皮實草”?就是把大貪官活活地用刀刮死,把尸體掛在朝堂之上,肚子里塞上草,以警示那些不法分子。他想盡一切辦法,把國家治理好,在他當皇帝時,國家治理的確實,可圈可點。
詩仙李白一輩子沒有緣份進入考場,卻詩照華夏。
蒲松齡屢試不中,然他的小說被世界公認,英、法、德、意、西、荷、挪、瑞、捷、羅、波、匈、俄、越、朝、日等十八種外文譯本在世界流芳千古。
佛教講涅槃與永恒,道教講長生不老,共產(chǎn)黨講活在人民心中。
考場失利,選擇死亡的學子們,他們的死輕于鴻毛,而伏義、孔子、蒲松齡者,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