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VA无码中文字幕电影,粉嫩AV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王玥,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訪問元謀人

來源:作者:楊紅君時間:2016-10-29熱度:0

訪問元謀人

——錢方教授情系“元謀人”45年田野調查瑣記

我用紙和筆寫下的這些文字,講述的是“元謀人”牙齒化石的發(fā)現者,國土資源部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我國著名的科技工作者,被國務院授予有特殊貢獻的科學家榮譽稱號的錢方教授,無數次穿梭往返元謀、探訪元謀、訪問元謀,衷情于元謀的一些工作經歷。實事求是的說,本文絕非杜撰及虛構,百分之百絕對真實,在與錢教授的多次密切接觸當中,筆者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筆者

一、喚醒“元謀人”

   1965年3月至5月,由于攀枝花鋼鐵基地建設和成昆鐵路需要研究鐵路沿線的地質構造,原地質部地質力學研究所的錢方、趙國光、浦慶余、王德山組成的西南地區(qū)新構造研究組奉命奔赴元謀,在全面充分掌握前人資料的基礎上,在元謀盆地東南大那蚌村附近進行地震地質考察,5月1日下午約5時,錢方先生在元謀上那蚌村西北部,一座小山包下部褐色的粘土層中發(fā)現了幾顆云南馬化石,隨后又發(fā)現了兩顆淺灰色、石化程度很深,類似人的門齒化石。錢方先生初步判斷,那不是馬、牛的牙齒,應該來自比較大的原始人類或猿類動物。由于無法準確判斷,他只好把兩顆化石帶回住處?;氐阶√?,錢方先生便請了一位同事張開嘴,把牙齒化石湊過去和他的門齒對比了一下。經過和人牙的對比,又翻看了一些介紹北京周口店猿人的工具書,當時對古人類研究可以說還是個門外漢的錢方初步認定這可能是猿人或巨猿的牙齒化石。

   同年9月回到北京后,錢方向地質研究所黃汲清教授匯報了這兩顆牙齒化石的發(fā)現情況,并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隨后錢方便將這兩顆化石送到了中國地質博物館研究員胡承志的手中,請他鑒定化石。經過研究,胡承志判斷:兩顆化石是直立人的門齒,他以發(fā)現這一化石產地的元謀縣城命名,為化石定名為“直立人·元謀亞種”,簡稱為“元謀人”。這是我國首次在更早新世地層中發(fā)現的古人類化石,經古地磁學方法測定元謀人化石的生存年代距今為170萬年。這一重大發(fā)現,把中國人類歷史發(fā)展年代向前整整推進了100多萬年。隨后胡承志寫出論文,請最早在周口店龍骨山發(fā)現完整“北京人”頭蓋骨的中國科學院史前考古學、古生物學家裴文中教授等院士審查。正當論文預備發(fā)表時,“文革”到來了,所有學術刊物全部??@一世界性的研究成果一擱就是6年。

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為“元謀人”成果發(fā)表帶來了機會。為配合當時新聞宣傳,新華社需要尋找一些重大新聞事件予以發(fā)表,一找就找到了生存年代距今為170萬年左右的“元謀人”門齒化石。1972年2月22日,新華社首次向全世界發(fā)布日訊:“1965年5月1日,我國地質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謀縣上那蚌地區(qū),首次發(fā)現了兩顆猿人牙齒化石,這兩顆牙齒是猿人上頜前面的兩和門齒,呈灰白色,石化程度很深,這是繼我國北方發(fā)現北京猿人和藍田猿人化石之后,在猿人化石方面的又一重要發(fā)現,對進一步研究古人類和我國西南地區(qū)的第四紀地質,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及意義。這兩顆猿人牙齒化石的發(fā)現表明,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古人類化石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北方是猿人階段人類進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地區(qū),這次在西南地區(qū)發(fā)現猿人牙齒化石,又為我國南方的廣闊地區(qū)內尋找猿人化石,提供了重要線索?!贝稳?《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媒體亦同時刊發(fā)了這一驚世的發(fā)現和研究成果。“我記得很清楚,這個成果是和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的消息在同一天見報的,非常有紀念意義?!卞X方先生激動的告訴筆者。至此,在地底下沉睡了170萬年的“元謀人”,終于撩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元謀,這個在中國行政區(qū)劃地圖上,一個絲毫不引人注目的小圓點,因“元謀人”的發(fā)現,而從此被寫入了人類歷史教科書。

二、驚艷世界的地質奇觀——元謀土林

   1973年3月至4月,為了重新核實“元謀人”牙齒化石的出土地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請錢方、浦慶余幫助找到元謀人牙齒化石的準確出土地點,考察元謀盆地第四紀冰川和第四紀地質,同時補測元謀組剖面,并對“元謀人”化石產地進行了較大規(guī)模調查、發(fā)掘,從含“元謀人”牙齒化石的原生層中,發(fā)現了幾件打制石器,大量的哺乳動物化石以及炭屑。出土的石器人工痕跡清楚,器型不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它們和人牙層位大致相同,距離又不遠,應是“元謀人”制作和使用的;此外,雞窩狀炭屑層的發(fā)現證明當時的元謀人可能已會用火。上述兩個發(fā)現再次證實了“元謀人”的真實存在。

在元謀考察期間,專家們首次在平田鄉(xiāng)班果的大沙澗中發(fā)現了土林這種奇異的地貌景觀,振奮之余,錢方先生當場拍下了大量的照片。歷史的巧合是:錢方先生無意中考察的這座元謀境內面積達16平方公里的班果土林,正是三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考察過的那一座土林。元謀土林發(fā)展史上第一個不尋常的日子是:公元1638年12月初6,徐霞客首次用文字的形式對班果大沙澗作了最早的記載:“涉枯澗,乃躡坡上,其坡突石,皆金沙燁燁,如云母堆疊,而黃映有光。時日色漸開,躡其上,如身在祥云金粟中也”。這段文字就是當年徐霞客對土林所做的最為生動具體的描述。回京后,錢方并將一組土林照片交給了國家地質博物館,該館馬上作了公開展出,錢方的這組照片成了有史以來第一批在國內亮相的元謀土林照片。

1977年,錢方、浦慶余等人在“元謀盆地……”一文中首次用“土林”一詞形容土林地貌景觀。到了70年代末,不知是被國家地質博物館展出的照片所吸引,還是從其它渠道上捕獲到了元謀土林的信息,隨后,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攝影師劉浪并赴元謀拍攝了科教、旅游風光片《土林探奇》,隨著該片在全國城鄉(xiāng)影院上映,引發(fā)了人們對土林前所未有的轟動效應,1982年該片獲文化部優(yōu)秀影片獎。從這時開始,“土林”一詞開始正式進入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

1982年,香港云都電影有限公司首家選中元謀土林為外景地,拍攝了電影《獵歌》?!东C歌》淋漓酣暢地將土林風光展示給世界。這是在元謀土林拍攝的第一部影片,元謀土林這座天然攝影棚從此向世人亮出了自己非凡的魅力。

1984年3月,北京自然博物館組織錢方、周國興、林一璞等專家赴元謀,再次考察元謀組地質,采集古地磁樣和發(fā)掘牛肩包化石點化石。在物茂土林考察期間,專家們一致決定:第一,將元謀盆地這種獨特的地貌正式命名為土林地貌;第二,建議元謀縣委、縣政府將唯一性、獨特性、壟斷性很強的土林地貌景觀作為難能可貴的旅游資源開發(fā)。就是從這一天開始,由于錢方等人準確、科學、客觀的命名,“土林地貌”作為一種古老而又年輕的地貌形態(tài)正式進入地貌家族,為地貌學提出了一個過去的科教書上沒有的新的地貌類型,除了人們早已熟知的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地貌類型外,“土林”這個地貌家族的新成員開始被寫入了中國旅游資源發(fā)展史的教科書,并逐漸被國際國內專家學者所認可和接受,“土林”一詞也正式被寫入了中國旅游資源發(fā)展史。昔日,藏在深山人未知的土林,也頻頻在國內國際旅游市場上拋頭露面,大展風采。

1985年12月,錢方、周國興、張興永等專家首次進入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偏僻貧瘠的浪巴浦土林,再次被神奇壯觀的土林景觀所折服和傾倒,從而更加堅定了專家們將土林作為旅游資源開發(fā)的信心和決心。錢方等人離開元謀的前一夜,正式向元謀縣委、縣人民政府遞交了開發(fā)土林旅游資源的報告,建議首先盡快開發(fā)交通和區(qū)位優(yōu)越,景觀價值較高的物茂土林(虎跳灘土林)。在當地領導及群眾對天天臉朝黃土背朝天,見怪不怪的土林缺乏最基本認識的那個年代,錢方等人的那份報告可謂慧眼獨具。今天,以元謀土林為核心蓬勃發(fā)展的旅游態(tài)勢,也一一印證了錢方先生當年那份報告的含金量。如今,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及幫助之下,政府一次性財政撥款投資800多萬元修通了從新華鄉(xiāng)至景區(qū)的旅游公路,大大改善了困擾游客多年進出景區(qū)艱難的老大難問題,浪巴浦土林也成為了元謀土林的代名詞,成為了全縣對外形象宣傳響當當的旅游名片,成為了令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亞洲著名導演唐季禮、好萊塢著名導演皮托夫、國際著名影星成龍等影藝界名流們流連忘返,駐足長留,頻頻回頭,令來自歐洲的法國佬們,看了之后,都激動得流淚的著名旅游景區(qū)。

1986年11月,錢方先生再次來到元謀,攜帶的課題是完成“川滇南北構造帶的考察”。錢方夫人凌小惠女士陪同云南省旅游局的領導一起到達元謀。在土林考察期間,錢、凌夫婦擠出了少量的課題剩余經費,向地方政府爭取到了部分資金,大范圍給土林錄象,制作了兩部片子,一部是以宣傳土林的形成機制、歷史沿革為主線的《元謀土林》,另一部是旅游風光專題片《神秘的土林》?;鼐┖?,錢、凌二人將兩部片子交給中央電視臺向全國播出,這是中央電視臺第一次公開向海內外報道遠在祖國西南邊陲的元謀土林。同年,《中國文化報》等全國性的報刊雜志陸續(xù)發(fā)表了一些宣傳介紹土林的文章。

 至此,整整一代全國各地的科技工作者、新聞記者、影視工作者和文化界人士,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為元謀土林付出的10多年心血終于有了回報。80年代中上期,海內外游客為過去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地質奇觀所吸引,大量紛紛涌入元謀,走進了元謀土林這片神秘美麗的熱土。影視攝制組一個個接踵而至,絡繹不絕,短短的幾年間,《獵歌》、《傣女之戀》、《彝海結盟》、《鐵色高原》、《我的長征》以及中國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張藝謀、陳凱歌的《千里走單騎》、《無極》,著名國際影星成龍的《大兵小將》等電影電視片,紛紛通過元謀土林走上銀屏,大大提高了元謀土林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海內外各種電視臺、廣播電臺、報刊雜志的記者們手中的攝像機、照相機紛紛在土林變幻莫測的自然景觀之上閃光、定格。1987年,物茂土林風景區(qū)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7萬人次。對于80年代云南滇中旅游行業(yè)中的一個小尺度造型地貌景區(qū)來說,可謂是一個巨大的天文數字了。

三、“挖地三尺”尋找“元謀人”

 1986年11月21日,云南省地礦局地質礦產研究所工程師江能人,接待了來自元謀縣的彝族女孩李自秀和她的母親李云芬。母女倆趕了200多公里路第一次到達省會城市昆明,幾經周折后,終于找到了江能人,目的是將一大堆她們尋找到的化石交給國家。出人意料的事發(fā)生了:江能人在這些化石標本中發(fā)現了一枚人猿超科牙齒化石,從此揭開了元謀古猿研究的序幕,人們開始破譯這樣一個謎團——元謀人是從哪里來的?

 原來,早在1985年3月份,云南省地質研究所為開展“元謀盆地晚新生代地層古生物”專題研究,曾多次派人赴元謀盆地考察,科研人員在當地群眾中展開了廣泛的科普宣傳,向群眾講解化石的識別常識、科學價值,并留下了地址。初中一年級學生李自秀記住了這些老師們講的話,有空就到野外尋找化石。1986年4月18日及10月25日,李云芬曾兩次致信專題組,告知她們發(fā)現了化石,請派人鑒定。11月25日至27日,為落實李自秀的重大發(fā)現,江能人、孫榮、梁其中專程趕往元謀縣物茂鄉(xiāng)竹棚村豹子洞箐開展戶外田野調查,采獲了劍齒象、三趾馬、大唇犀等古動物的化石,在小河村附近也采獲了軛齒象等化石。

 此時錢方先生,在完成了“川滇南北構造帶的考察”課題后,在元謀人陳列館館長姜礎的介紹下,隨后便考察了該化石產地。從此,“元謀人是從哪里來的?”這一問題便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尋找元謀人以前的人類進化缺環(huán),便成為了國內外古人類學家們關注的熱門課題。

 李自秀發(fā)現的這顆人猿超科牙齒化石,被專家們定名為竹棚能人,年代故居為距今200萬年左右。1986年至1989年,云南省博物館、楚雄州文管所、元謀人陳列館等單位多次在竹棚、小河等地進行考古發(fā)掘,并相距發(fā)現了大量人猿超科牙齒化石和一具頭骨化石,除此之外,還發(fā)現了許多哺乳動物化石。專家們認為,竹棚發(fā)現的人猿超科牙齒化石是人屬新種,定名為“東方人”(Homeonentails),年代估計為距今250萬年左右。對小河蝴蝶梁子發(fā)現的人猿超科化石,則認為是蝴蝶臘馬古猿,年代為300~400萬年。有專家認為,沒有證據說明“東方人”會制造工具,其形態(tài)特征接近古猿,與小河蝴蝶梁子的古猿形態(tài)相當接近,應當作為同類古猿來研究。

 1992年至1993年,元謀人陳列館館長姜礎等人又在元謀縣物茂鄉(xiāng)雷老村發(fā)現了古猿牙齒化石69枚,并在竹棚、小河等地再次發(fā)現了古猿化石,經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類研究室研究員鄭良等人研究,這些化石被定名為“元謀祿豐古猿”。

令人目不暇接的是,元謀盆地晚新生代生物化石非常豐富,僅哺乳動物化石就有90余種。在元謀組地層中,還發(fā)現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完整的最后枝角鹿成年頭骨和幼年頭骨各一具,并發(fā)現了大量爬行動物、魚類、軟體動物、介形類化石。在植物化石中,有大型的硅化木、植物葉痕、炭屑等,還有大量的孢子花粉化石。專家們研究后將它們稱為上新世小河動物群;早更新世早期沙溝法氏大水獺動物群;早更新世中、晚期元謀人動物群;晚更新世小米地最后鬣狗動物群和全新世大墩新石器時代動物群。一向致力于元謀盆地古環(huán)境研究的錢方先生等人認為:遙遠年代的元謀盆地氣候比現在的昆明略涼爽一些,年平均氣溫在12℃~14℃之間,降水量為850~1000毫米,當時的元謀盆地西南是一片沖擊平原,東西是低山和起伏的丘陵。

 由是觀之,我們完全可以展開想像的翅膀:在溫和濕潤的氣候里,植物和動物們依照自己的生命形式繁衍著,丘陵上長著茂密的松林,林間的落葉闊葉樹郁郁蔥蔥。林間走著劍齒虎、豹等猛獸;森林的邊緣則是大象和鹿的樂園。兔子、小靈貓們在矮小的灌木和草叢中構筑家園。山下是潺潺的河流,清澈的河水經年不斷。山麓上有不少的沖擊扇,河流與沖擊扇間分布著片片湖沼,馬、牛、羊、爪獸等動物生活在河灘或淺草湖畔。湖泊和河流是魚類、蚌、螺、介形類和龜的領地。在這片藍天白云下的豐美世界中,元謀人向現代文明走來——他們生活在山麓和草原之間,憑借開闊的地形、豐富的野味和果實,過著流動的生活。在這座“伊甸園”中,他們學會了制造粗陋的石器和骨器,用于狩獵和砍砸食物,并學會了用火。豐厚的大自然賜予他們優(yōu)越的生存環(huán)境,他們義無返顧地跨過時間長河,把文明的火種延續(xù)到了今天……

 然而,面對遙遠得只能靠想像的文化層,人們畢竟還有許多疑問:元謀古猿與元謀人之間到底有什么關聯(lián)?在全球變化過程中元謀盆地究竟又發(fā)生了那些變化?依然令眾多古人類學家百思不得其解。

四、“盤點”人類進化的古老家園——“元謀”

 1997年5月,由原云南省省長和志強任主編,著名古人類學家賈蘭坡當顧問的《元謀古猿》一書出版了。這是一部對元謀物茂鄉(xiāng)小河、竹棚地區(qū)發(fā)現的化石研究成果的專著,由于是眾多的專家學者們參與編寫撰文,嚴格按科學方法以概況、古猿動物群的發(fā)現和發(fā)掘、發(fā)掘剖面及地層、古猿化石、非猿古動物化石、環(huán)境和地貌、年代確定共七個章節(jié),分門別類的加以論述,其權威性自然可想而知。

 賈蘭坡先生給這本學術專著作序時說:“聰明的學者對于‘發(fā)現’之所以十分重視,就是因為發(fā)現永遠也不能更改,是歷史事實?!薄霸\發(fā)現人猿超科牙齒化石,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但從發(fā)現之時起,各種報刊相繼發(fā)表消息和文章,由于沒有嚴格審定而顯得比較混亂,對其命名、年代及其性質形成多種不同的說法,尤其是是否存在與人猿超科牙齒化石共存的人類文化遺存,包括石器、骨器等物,存在許多疑點?!币虼耍颇鲜∥幕瘡d和云南省科委在1987年11月,聯(lián)合召開了“元謀新發(fā)現人猿超科牙齒化石專家論證會”,應邀出席論證會的專家有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賈蘭坡、吳汝康、吳新智等教授;來自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周國興教授;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安志敏教授等……

 與會的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元謀古猿的存在,已經是鐵板上訂釘的事實,換句話說,從800萬年的祿豐臘瑪古猿,到170萬年的“元謀人”,之間的一個重要缺環(huán)250萬年—400萬年的元謀古猿盡管找到了,但是元謀竹棚及小河蝴蝶梁子出土的人猿超科牙齒化石,看不出存在能歸屬人屬的足夠證據,而共存或采集的“石器和骨器”,均屬于風化或其它自然原因而造成形如工具的自然物體,無法判明有人工加工的痕跡。云南省文化廳根據專家論證會的結果,以及后來發(fā)現,在一篇報道中有將地面采集物寫作地層出土物的失實情況,決定對已經發(fā)表的各種有關元謀古猿的報道中,凡帶有人屬因素的命名,如“東方人”、“蝴蝶人”等予以糾正,在公開出版物和各種展覽中,不在使用人屬的命名。

 云南省文化廳在對元謀古猿問題上所采取的態(tài)度和做法,隨后便受到了學術界的好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元謀古猿的發(fā)掘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同時也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和重視。

1988年11月,時任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宋健同志,在云南省博物館參觀了,元謀小河村出土的幼年古猿頭骨化石之后,并致信原云南省省長和志強同志。

云南省和志強同志:

“我至今還沉醉于元謀Pamappithecus的那個頭蓋骨,回京后,我桌子上有一本剛從美國寄來的雜志,叫《美國地理》,第437頁上有一幅插圖,是雜志編輯WilburE.Garrett寫的“我們來自何處?——關于人類占領地球的歷史”長篇論文的主題插圖,我馬上尋找元謀在圖中的地位,但圖中沒有找到,這使我非常失望,圖中有柳江人(6.7萬年,舊石器時代)和北京人(圖上說45萬年前的直立人),而沒有元謀人。作者說,我們的祖先全是非洲的移民!有了300萬年前的元謀Ramapithecus,這張圖就將全部被推翻!看來,我們宣傳得不夠,應該請研究人員多寫文章,多在世界舞臺上講話,使那些見識少而又太豪放的美國人受受教育,元謀應該更開放些。請將此圖和本文的前言轉云南博物館的同志們參閱。”

宋健

1988年11月19日夜

 宋健同志的這封親筆信,不僅顯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元謀人”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寄予了充分的肯定及高度評價,同時也使廣大科研人員倍受鼓舞,使云南各族兒女倍感驕傲和自豪。

 1998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邱占祥等人提出“早期人類起源及環(huán)境背景的研究”課題,經過一年多的專家論證,最終被列為國家“九五”攀登計劃專項,由國家科委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支持。根據專家委員會討論通過的總體計劃任務書,專項的總目標是:a.爭取在距今800~200萬年的時段中發(fā)現一批世界級珍貴化石標本、祿豐古猿或其它與人類起源有直接聯(lián)系的古猿成年頭骨和顱后骨骼化石、現生猿類和巨猿的祖先類型、人科或人屬的化石及其遺跡;b.探索解決“亞洲是否是人類起源地”這一當前國際人類學界最前沿的命題;c.再造含古猿和人類化石地點的古環(huán)境,研究東亞距今800至200萬年間古氣候的演變及其人類起源和古代氣候演變的耦合關系;d.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人類學領域的地位。云南古猿、古人類化石及其環(huán)境背景的調查、發(fā)掘與研究,作為子課題入選,并很快啟動。

 驕傲的美國人應該承認歷史事實了:經過1998年項目組的再次發(fā)掘,元謀目前已有3個較大化石產地,即蝴蝶梁子、界碑梁子、雷老,面積達50萬平方米。到目前為止,這片巨大的化石產地上已累計掘出古猿頭蓋骨1個,完整下頜骨1件,上下頜骨殘段20件,牙齒化石1360枚。經古地磁法測定,化石的主人生活在350~450萬年之間。專家們認為,這時靠近元謀人的一支古猿,正是這一原因,美國、日本、前蘇聯(lián)、瑞典等國的50多名學者紛紛來到元謀考察,每一個人都希望在元謀找到鑰匙,打開人類進化的大門。幾乎所有到過元謀的古人類學家都認為:元謀是人類的老家!

 制造石器,是人的第一個標志。元謀盆地作為古人類情有獨鐘的沃土,出土的石器連成了一根完整的鏈條:舊石器時代期—早舊石器時代后—階段—中石器時代—晚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老鴉塘、小橫山、四家村、大那烏、大墩子等地,成為專家們發(fā)掘各時期石器的理想場所。1999年3月,為了對受洪水威脅的大墩子文化遺址進行保護性發(fā)掘,省、州、縣的考古工作者在這片赤色的紅土地上整整勞動了47天。4月21日,發(fā)掘者們完成了450平方米的發(fā)掘任務,掘出房屋31座,豎穴土坑墓和石棺墓11座,兒童甕棺葬13座,窖穴16座,器物200余件,他們找到了一個距今3400年的完整村落!他們看到了過渡了幾百萬年的人類石器時代的最后輝煌:石斧、石錛、石桌、石箭簇,訴說著人類文明史開端的動人故事,同時,給發(fā)現者們也留下了廣闊的探索空間。

 1999年4月初,考古隊員們在元謀大墩子文化遺址進行保護性挖掘時,再次挖出了一具距今3400多年前的人體骨骼。這原本不足為奇,但令人驚嘆的是,這具白骨上釘著十幾枚石箭簇,這不得不讓人產生無盡的聯(lián)想:在部落戰(zhàn)爭中,中箭者若不是被綁到柱上亂箭射死,就是中了埋伏,在敵人的箭雨中喪生。可是究竟是誰的弓箭射得如此這般神力?箭簇釘到了死者的骨頭中,如同今日步槍射出的子彈?

 在元謀,象這樣的考古發(fā)現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罷了,因為在這塊土地上埋藏著的謎底和故事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實際上,這里埋藏著的不僅僅只是幾具人類始祖的尸骨,這里埋藏著的而是人類的整部進化史。因為這里有400萬年的時空讓你自由想象,從猿到人的整個過程,都被濃縮在元謀100多平方公里的盆地中了,住久了,跑多了,你就會生出這樣的憂慮:不要說拿著工具去掘,就是在野外行走,難說一不小心,就會踩到祖先的頭蓋骨。

五、眾說紛紜的人類起源地之紛爭

2005年5月1日,錢方先生攜同夫人凌小惠教授再次來到了元謀。錢方先生這次元謀行,是受云南省文化廳、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盛情邀請,到元謀來出席參加““元謀人”化石發(fā)現40周年紀念會暨古人類國際學術研討會?!?/p>

這次大會會期為三天(5月1日至5月3日),會議主題分為紀念大會和學術研討會兩個部分。紀念大會于5月1日上午在“元謀人”化石發(fā)現遺址舉行,共有來自省、州、縣的有關領導、來自美、日、韓、泰國、南非等國家和地區(qū)的92位著名的人類學家和當地的各族群眾500余人出席。在紀念大會上,與會的領導和專家紛紛各抒己盡,暢所欲言,對“元謀人”牙齒化石的發(fā)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

首先應邀在紀念大會上發(fā)言的是,原中共云南省委副書記丹增同志,丹增同志深情并茂的在紀念大會上說道:“元謀人”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最早的古人類,是中國人類的開篇。這一重大發(fā)現,把中國人類歷史向前推進了100萬年,表明我國是世界上古人類活動最早的國家之一,證明滇中高原是人類起源的關鍵地區(qū)。隨后出土的頭骨化石、骨器等一細列重大發(fā)現,填補了我國乃至全世界從猿到人進化過程中的兩個重要缺環(huán),為人類起源于亞洲和中國提供了確鑿的證據,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今天的紀念會,既是紀念“元謀人”的發(fā)現,深化對“元謀人”及相關問題的研究,促進古人類研究的交流與合作的盛會,也是宣傳云南的文化與資源,促進云南文化建設與產業(yè)發(fā)展的盛會……

緊接著應邀在紀念大會上發(fā)言的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代表處文化遺產保護專員杜曉帆博士,杜曉帆博士代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紀念大會上說道:1965年在云南省元謀縣發(fā)現的兩枚人類牙齒化石,其代表的個體被命名為元謀直立人。元謀直立人的發(fā)現,為進一步研究古人類的發(fā)展歷史和中國西南地區(qū)第四紀地質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元謀直立人遺址的發(fā)現,證明了云南高原是人類早期活動的重要地區(qū)之一,對于研究猿人化石的地理分布、體質形態(tài)演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我相信,“元謀人”化石發(fā)現40周年紀念會暨古人類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將為深化對元謀直立人化石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促進古人類考古事業(yè)的發(fā)展,提高民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隨后應邀在紀念大會上發(fā)言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教授,吳教授激情滿懷的在紀念大會上說道:元謀猿人的牙齒化石發(fā)現至今已有40年,在這40年中,通過許多科學工作者和熱心人士的努力,元謀這塊古人類學、古生物學、考古學的熱土上不斷涌現出了許多與研究人類起源和進化有關的新化石,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

1965年,在上那蚌村附近發(fā)現元謀猿人的牙齒化石標本,屬于直立人或我國古人類的最早階段,拌存哺乳動物構成我國南方更新世最早的動物群之一,這個地點的生物地層學年齡是早更新世,古地磁年齡有過170萬年左右;氨基酸年齡154萬年(但是它是從假定元謀組第26層相當于奧杜威事件結束之時古地磁年齡,大約距今167萬年推演出來的,欠缺獨立性);電子自旋共振年齡為110萬—160萬年。我贊同與早更新世不矛盾的年齡,目前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專家又在用古地磁法對此進行測定,如果170萬年的這個年齡再次得到證實,元謀猿人將不僅站穩(wěn)我國最古人類直接證據的位置,還可以與格魯吉亞的德曼尼西和爪哇的摩喬克妥的古人類并列為三組最初走出非洲的古人類的代表。

在本屆古人類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員在會交流《東亞現代人起源和史前遷徙的遺傳學研究》論文,其研究表明:所有東亞人群的染色體均衍生于來自非洲的祖先類型。換言之,他們均起源于非洲,無任何獨立起源的支系。針對這一觀點,與會的專家學者們則斬釘截鐵的指出:元謀盆地是我國,乃至全球唯一在同一范圍內同時發(fā)現古猿和猿人以及大量古文化遺存,“包含一個或多個具有特殊重要科學意義”的遺址區(qū)域,更是研究和展示人類起源和演化歷史的關鍵地區(qū)之一。

針對以上說法,吳新智院士指出:目前,國外許多分子生物學家從基因學科出發(fā),得出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全世界的現代人,都是距今15—20萬年之間出現在非洲的現代人祖先的后代的結論,國內一些分子生物學家,近年研究了我國現代人的一些基因后也說:那些非洲移民是在距今6萬至1.8萬年前后到達中國的,完全取代原來住在中國的古人類。這些分子生物學家的依據,其中很多是假設的,與我國出土的人類化石、舊石器和古環(huán)境的研究成果不符合,說“元謀人”不是我們的祖先顯然證據不足。譬如,距今7.5萬年至1.5萬年,地球經歷了冰川時期,有的地方氣候很冷,他們以為中國和北歐一樣寒冷,原來生活在中國的人都凍死了。因此,走出非洲的人一部分到了中國,另一部分到了歐洲等其他國家,這些假設不一定成立,因為新年代學研究表明:中國至少有三個地方在這段時期有人類的遺跡,“元謀人”是我們的祖先仍有充足的說服力,畢竟,人類化石和石器是研究人類歷史和進化的直接證據,而從現代活著的人的基因來推測過去人類的歷史,只是一個間接的途徑。

回顧過去,元謀猿人的牙齒化石是錢方等人在進行與古人類學很少有關系的地質調查中附帶發(fā)現的,竹棚豹子洞箐出土的第一顆古猿牙齒,是江能人在初一學生李自秀送去的許多化石中認出來的,錢方和江能人等都是地質學工作者,專業(yè)與古人類學沒有多大關系,如果他們沒有廣闊的知識,能夠慧眼識珠,很難想象元謀接著會對古人類學、考古學和古生物學作出如此眾多的貢獻。今天我們慶祝元謀猿人發(fā)現40周年,一方面為元謀這塊寶地對上述這些學科作出的貢獻感到欣喜,同時我還要對上述人員及相關的歷屆領導和熱心人士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謝,如果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熱情參與和支持,很難想象今天我們能在這里歡聚一堂,慶祝多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果,展望元謀美好的未來……

最后應邀在紀念大會上發(fā)言的是錢方教授,錢教授飽含深情的在紀念大會上說道:經過不同的科研單位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表明,元謀人的年代還是距今170萬年,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從元謀人開始,元謀人不但會使用石器、骨器,在元謀人化石地層中發(fā)現的大量炭屑和馬、鹿化石,其中還有燒骨,也完全證明了元謀人會使用火,火給元謀人帶來了光明和溫暖,還能驅趕猛獸,也能烤熟野味。因此,可以說元謀人是世界上燒烤的發(fā)明者,也是中華民族食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在紀念大會上,錢教授還就楚雄州、元謀縣的經濟發(fā)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第一建議加強在元謀人遺址附近考察和發(fā)掘;希望能找到元謀人更多的化石材料,進行對比和研究,進一步確定元謀人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的地位。

第二建議申請建立“元謀人國家(世界)地質公園?!笔澜绲刭|公園是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計劃推出的,其主要目的是要保持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要進行廣泛的地球科學教育,要營造本地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國家地質公園是由國土資源部,在199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計劃”的基礎上推出的,其建立的目的是為旅游服務,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積極保護地質遺址(包括古人類遺址),普及地球科學知識,開拓新的地質資源。

自2001年開始,我國經國土資源部審查批建了85個國家地質公園,經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建了12個世界地質公園,但到目前為止,在世界和中國還沒有一個以“古人類遺址”為主題的地質公園,為了更好的保護環(huán)境和宣傳元謀眾多的古人類文化,土林地貌景觀等地質遺跡和旅游資源,元謀是應該并有條件申請國家(世界)地質公園的,我也愿意為元謀申請國家(世界)地質公園,再獻上一份力量,……

會后,還舉行了“元謀人”博物館奠基圣土采集儀式和文藝表演,錢方教授還應邀為“元謀人”博物館題寫了館名。

這次紀念大會,無論是舉辦的檔次、規(guī)格、水平、規(guī)模還是影響力度,都遠遠超過了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qū)舉辦的任何一屆“人類學術研討會”。紀念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擴大了元謀的知名度,有力的宣傳了云南、宣傳了中國,而且對云南的古人類學研究及其國際交流與合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六、一錘定音的“生辰八字”

2006年6月12日,錢方先生再次來到了春城昆明。錢方先生這次云南行,是受我公司的邀請,到昆明來出席參加由我公司主辦的“中國元謀東方人類祭祖壇文化工程創(chuàng)作方案全球征集新聞發(fā)布會”的。

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與會的各級領導及專家學者,在聽取了我公司領導的項目規(guī)劃情況介紹之后,錢方先生就我公司準備在“元謀人”的故鄉(xiāng),開發(fā)建設“中國元謀東方人類祭祖壇文化工程”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錢方先生認為:“元謀人”已被地質考古科學證明是東方人類的祖先,元謀是東方人類的故鄉(xiāng),在東方人類的故鄉(xiāng)建設東方人類祭祖壇是完全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錢方先生的發(fā)言,受到了與會人員的高度評價和認可。會后,錢方先生被我公司聘為“中國元謀東方人類祭祖壇文化工程”的總顧問。

2008年1月11日,錢方先生孤身一人,千里迢迢再次從北京來到元謀,住在物茂土林風景區(qū),公司領導安排我負責錢老的接待工作。這時的錢老已經是70多歲的高齡,患了哮喘病,頭頂上多了許多銀發(fā),錢老穿著非常的簡單樸素,每天深居簡出,看上去和普通人根本沒有什么兩樣,但錢老留給我的印象依然是和藹可親,精神矍鑠。對于住宿和飲食,錢老從來就不講究什么排場,相反要求非常的低調,通常是粗茶淡飯,甚至往往超出了我們最初的接待計劃,每次就餐,錢老只要求準備兩菜一湯,從來不搞什么山珍海味,大魚大肉,以免造成鋪張浪費,更不會故意挑肥揀瘦,提出非分的要求刁難或為難景區(qū)的工作人員。每當上級領導來景區(qū)檢查指導工作,邀請錢老共進晚餐時,他總是已口味不適為由,極力謝絕推辭,景區(qū)職工家里殺年豬,盛情邀請錢老到家里做客,錢老總是當心自己的到來反而會給老鄉(xiāng)添加負擔,總是找種種理由極力謝絕推辭。錢老飽含深情的告訴我,元謀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現在雖然身在首都北京,但心里一直牽掛著元謀,好多年沒來了,就想回來當年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看看。這次錢老攜帶的課題是完成“土林地貌保護的研究”。

這次錢方先生元謀行,由于工作原因,是我有始以來和錢方先生促膝暢談時間最多的一次。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我總會帶上撰寫的研究性論文,登門拜訪,去向錢方先生請教及指教。每當這時,錢老總會拋開其它繁雜的事務,戴上眼鏡,對我提交的研究性論文一絲不茍的進行認真的審閱,并毫不保留,科學嚴謹的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和建議。有時候,錢老也會像一位年輕人一樣,當著大家的面開一些玩笑,提起自己年輕時那些流逝的歲月。當年某某某,只是一個混小子,上學的時候又調皮又淘氣,成績又差,把老師都逗哭了幾次,時來運轉,如今已經是飛黃騰達,身居要職,出門都是警車開道,前呼后擁;有時候,人比人是氣死人!某某某,當年勤奮學習,刻苦鉆研,追求上進,從小就是一塊讀書的料,可謂蒼天不負有心人,如今已經成為了中科院院士,國家的中流砥柱,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在談及抗日戰(zhàn)爭時期,“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正當準備轉移到美國保管,在太平洋洋面被日本兵攔截,神秘消失后的那段歷史時,錢老眼里充滿了無限的遺憾和憤慨。在談起環(huán)保局前面的那條小河被人為污染,無人問津,得不到整治時,錢老憂心忡忡,更是一臉的無奈。

在提及“元謀人”的年齡是如何測定出來時?錢教授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從發(fā)現到測定,先后就是12個春秋,因為1929年,斐文中教授發(fā)現“北京人”的第一具頭蓋骨化石,曾轟動古人類學界,被作為原始人類演化第一階段的“猿人”階段而最終在科學上確立,而當我在元謀發(fā)現這兩顆牙齒化石之時,學術界一致公認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北京人”,而不是“元謀人”。在“發(fā)現‘元謀人’之前,學術界普遍認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現在看來,在金沙江流域發(fā)現的‘元謀人’化石則表明長江流域的云南可能是中華民族發(fā)展的中心地區(qū)之一?!笨勺鳛樽C據的是:除元謀外,云南的小龍?zhí)?、祿豐等地都發(fā)掘出過古猿化石。

可想而之,在當時科學技術還不十分發(fā)達的情況下,嚴格的科學研究鑒定是顯得多么的艱難!多么的漫長!多么的關鍵!多么的重要!很難想像當初,如果沒有胡承志教授、斐文中教授、周國興教授等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科學嚴謹,夜以繼日的研究鑒定,蒙蓋在“元謀人”身上的那層迷茫和塵土也很難被世人發(fā)現和拭去,已經在地底下沉睡了170萬年的“元謀人”,也很難被世人所喚醒,被社會、被學術界所認可和接受,人類在中國境內的活動歷史也許就不會被重新改寫。胡承志教授的研究結果出來后,對于“元謀人”的年代問題,學術界爭議很大,持不同見解、不同觀點的學者也很多,如果可以把持170萬年觀點稱之為“主流觀點”的話,那么,還有少數學者所持的觀點便可稱之為“非主流觀點”了,持“非主流觀點”的學者則普遍認為:元謀人生存的地質年代是中更新世,距今不超過73萬年,距今約50—60萬年。最后,在總結“元謀人”的生存年代歷史時,我國著名的古人類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賈蘭坡先生擲地有聲的說道:“楚雄彝族自治州在人類起源問題上占有重要地位,臘瑪古猿的發(fā)現就是證據,我敢說,因為古人類學中的問題太復雜,在認識上,一錘定音的事是沒有的,關于“元謀人”的年代之爭是一件大好事,它將進一步加深我們對“元謀人”的認識,促進古人類學的研究。”1976年春,在紀念“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寫作100周年報告會”上,我代表中國地質力學研究所宣布:用古地磁方法測出“元謀人”的年代為距今170萬年,前后10萬年;程國良代表地質研究所宣布:用古地磁方法測出“元謀人”的年代為距今163—164萬年;劉東生代表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發(fā)言:該所用古地磁方法測出“元謀人”的年代數據與上述兩所基本相符。隨后,青島及蘭州大學科研機構持不同觀點的學者,對“元謀人”的年代相繼進行了測定,研究結果表明“元謀人”的年代數據與上述學者研究的結果基本相符。至此,有170萬歲高齡的“元謀人”的生辰八字,才基本被確立了下來。

從錢方先生抽絲剝繭般的講述中,歷史、現實、還有想像一直交織在我的腦海里:炎熱難耐的元謀、汗?jié)褚r衣的科研人員、歷史書中的“元謀人”牙齒化石照片、刊載著驚人發(fā)現的《人民日報》……甚至連不久前看的《冰河世紀》里的劍齒虎都躍入了想像中170萬年前的元謀。

今天的新聞是明天的歷史,而鮮為人知的歷史也可以是今天的新聞?!霸\人”研究成果艱難問世的一段往事,與其發(fā)現者錢方的名字一樣,決不應該湮滅在歷史的長河里。當年錢方、胡承志、裴文忠……等眾多科研人員,付出了多少心血才讓“元謀人”從兩顆牙齒化石,成為了170萬年前的真實存在。而我們無需付出什么,卻共同擁有了這珍貴的研究成果。難道“元謀人”還不值得我們倍感驕傲并且珍惜?試想當年,如果沒有那些值得尊敬的發(fā)現者、研究者,即使站在全世界最大寶藏的中央,我們也可能永遠無法知道自己是多么富有!          

2008年1月16日,《攀枝花日報》副刊部主編余以太先生攜同家人到土林風景區(qū)觀光游覽,聽說錢方先生住在景區(qū),便打算對錢方先生進行一次專訪,但又恐錢方先生不愿意接受采訪,正當進退兩難之際,當我把余主編的要求告知錢方先生時,錢老便欣然應許了。在接受余主編采訪當中,錢老自始至終沒有半點的架子,從開始至結束始終已謙虛謹慎,虛懷若谷,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認真的回答解答余主編的每一個提問。

2008年1月20日下午,應景區(qū)廣大職工的邀請,錢方先生義務為景區(qū)的廣大職工做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培訓,首先是在景區(qū)會議室,給大家觀看當年在中央電視臺向全國播出,以宣傳土林的形成機制、歷史沿革為主線的《元謀土林》及另一部旅游風光專題片《神秘的土林》。觀看結束,錢老還慷慨的將碟子送與我留做紀念。隨后,錢老還免費為我們做了一次導游,帶領景區(qū)的管理人員和部分職工共同參觀游覽景區(qū)。一進入景區(qū)大門,錢老便如同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如數家珍,現身說法為大家講解介紹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土林地質奇觀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在場人員個個都是受益匪淺,一路上大家興高彩列,其樂融融。游覽結束,錢老并語重心長的告誡我們,要注意加強景區(qū)的保護維護。

2008年1月25日,錢方先生結束了對土林的實地考察,準備返程回北京,景區(qū)職工紛紛到大門口歡送錢老,和錢老依依話別,合影留念。離別之際,錢老依依不舍的告訴我,下次來就不只我一個人了,那時還要會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專家,在有生之年,爭取把土林地質奇觀的美學價值做一次全面的研究。臨行前的晚上,錢方先生并將本次元謀行的科研成果《土林地貌保護的科研報告》交給我們,要求我們盡快轉交當地政府部門,呈報省科委,爭取列入省科委的科研項目,爭取上級政府部門的項目資金支持。

七、祝福與希望

2010年1月,歷時5年,累計投資4100萬元的元謀人博物館和元謀體育館終于建成開館。1月15日,受中共元謀縣委、縣政府的邀請,錢方教授再次從首都北京來到了元謀,來出席參加元謀人博物館開館慶典活動。

  在慶典儀式上,錢方教授對元謀這塊古老神奇的土地,一如既往地充滿了許多期待和希望,并深情并茂的說道:近年來,我曾親眼目睹和見證了元謀的巨大變化,看到元謀一年比一年更加美好,生產、旅游、文化、交通等方面蒸蒸日上,元謀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盼望已久的元謀人博物館正式開館了,除了表達熱烈的祝賀外,衷心希望元謀人博物館成為一個地學研究基地、古人類學的科普基地和展現元謀風貌的基地,祝愿元謀的明天更美好!

元謀人博物館的建成開館,對“元謀人”及其文化保護與研究、收藏與展示、宣傳與傳承,進一步提升“元謀人”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擦亮“元謀人”文化品牌,增進元謀與外界的相互了解、交流與合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促進作用。

現在錢方教授雖然退休了,但錢方教授多年來為元謀社會、經濟、旅游、文化等領域所做出的突出貢獻,黨和人民沒有忘記他,彝州人民沒有忘記他,元謀人民更沒有忘記他,由于他對中國文明史的起源、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993年,錢方教授被國務院授予“有特殊貢獻的科學家”光榮稱號;中共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仍然聘請他為政府顧問;中共元謀縣委、縣政府仍然聘請他為“元謀人博物館”名譽館長。在參加完元謀人博物館開館儀式后,錢老又有了新的設想和心愿,那就是早日為元謀縣爭取申報“國家級地質公園”和“世界級地質公園”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錢老欣慰的告訴我“我對楚雄對元謀是有感情的,州縣領導信任我,在我有生之年要為元謀做點事情,元謀人類歷史厚重,地質結構奇特,‘元謀人遺址’、‘姜驛恐龍公墓’、‘土林地質奇觀’、‘金沙江紅色旅游基地’和‘元謀人博物館’硬件設施具備,申請地質公園無論在全國或全世界都是有條件的??吹浇裉斓脑\土林吸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這充分說明我多年來所做的努力沒有白費?;氐奖本┖螅覍⑼ㄟ^地質力學研究所世界地質公園組委會成員的關系,盡快促成元謀縣申報地質公園事宜,爭取國土資源部支持,相信楚雄州元謀縣的文化旅游產業(yè)會越做越大!”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今天,當我們訪問元謀,重溫“元謀人”所走過的艱難歷程時,作為“元謀人”的嫡系子孫,作為土林開發(fā)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每天,當我再次仰視一尊尊形態(tài)各異的土林的時候,跟走出土林,留下了對大自然神奇魅力的無限贊美,帶走了對“我是誰?從那里來?到那里去?”這一古老的哲學命題的苦苦思索的國內外游客一樣,面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發(fā)展主題,我們對土林愛恨交集,悲喜交加,莫名的復雜感受是在國內外任何一個風景區(qū)當中都無法體會到的,無一不是沉浸在對土林原始神秘、粗獷蠻荒的風韻神往中,在對土林科研價值和美學價值含金量的品嘗,對土林悲愴與壯美共存,消亡與神奇同生資源的體驗中,咀嚼著滄桑,捕獵著神奇,把玩著沉重,收獲著壯麗,結下了終生難解的土林情緣,這就是元謀的土林,世界的土林。站在濃縮的歷史前沿,面對浩瀚蒼茫的土林,我相信所有的旅行者,也會像詩人一樣生發(fā)出遼闊的想象,在回歸自然中發(fā)幽思古……

多年來,眾多古人類學家、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把目光聚集元謀,探訪元謀,發(fā)掘出土了眾多動植物化石,發(fā)表了大量論文,研究出了眾多科研成果,也再三表明:土林及周邊地區(qū)出露的上新世--早更新世的地層剖面和構造剖面層序完整,出露良好,含有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及古生物、古人類化石,一直是我國南方第四系的標準剖面。元謀盆地和土林景觀是以古人類演化遺跡,地質地貌自然遺跡為保護核心的地區(qū),是供古人類、地質、地理、環(huán)境保護、觀光旅游等學科開展科研的大型基地,元謀是人類祖先繁衍生息的棲息之地,對解答人類的起源與演化,人類遠古先民的生產、生活、勞動等重大自然之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世界研究古人類演繹與起源的關鍵地區(qū)之一,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霸\人”不僅直立行走,會使用和制造勞動工具,而且還會用火,是我國人類歷史的開篇。170萬年前的遠古先民——“元謀人”,就是在這里繁衍生息,并從這里走出,穿越金沙江,跨越雅礱江、岷江、大渡河北上與川東巫山人、陜西蘭田人、北京周口店人等古人類相互混血而成為中華民族的遠古先民,給元謀這個古老的歷史烙上了不可磨滅的中華文明之根源和世界文明之源的歷史印記。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了一方人民,一方文化孕育了一方人民的智慧與情感。時過境遷,一轉眼,四十多年過去了,當年錢方等專家學者為元謀刨開的土林這座“金山”,歷經二十五個春秋,經過幾代建設者的開發(fā)和建設,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開始顯現出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huán)保生態(tài)效益,景區(qū)也已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AAAA旅游景區(qū),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著名旅游景區(qū),土林的建設者們,也正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了“元謀土林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新征程中,旅游產業(yè)也成為了元謀縣名副其實的龍頭產業(yè),及重要的雙支柱經濟產業(yè)之一。

“萬里長江向東流,路過元謀猛回頭?!?7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選擇了元謀,開始了人類的發(fā)展史,書寫了中國歷史的第一頁。今天,隨著社會主義新時期的到來,改革開發(fā)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在這毫無阻攔的天地間,170萬年的時空距離將漸漸隱去,但有一個現實問題我們卻無法回避:元謀盆地盡管承載了170萬年的人類歷史文化,但周圍光禿禿的山嶺上綠色卻已經很少見了。如今,它已淪為了云南省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qū)之一?;蛟S這塊富饒的盆地養(yǎng)育了太多的兒孫,如今她已經累了!蒼老了!作為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她還能再搖著我們走向更高更遠的文明世紀么?

同樣,從她清瘦的身軀上,我們也欣慰的看到了這樣一個現實:“元謀人”的嫡系子孫們秉承了百萬年來人類祖先積淀的生存智慧,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正確引導下,也早已擺脫了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貧困日子,使元謀這塊古老的土地煥發(fā)了勃勃的生機,他們正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設著美麗和諧的家園,創(chuàng)造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元謀人”的生活將會一天比一天好,小日子將會更加紅火!

作者:楊紅君(1997年畢業(yè)于云南民族學院旅游管理專業(yè)大學,迄今為止,已公開在美國《中外論壇》、香港《華夏紀實》、《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旅游報》、《中國民族報》、《中外文化交流》、《文化月刊》、《傳記文學》、《尋根》、《中國生態(tài)旅游》、《大西南月刊》、《綠葉》、《人與自然》等海內外60余家刊物公開發(fā)表詩歌、散文、小說、論文等900余篇,攝影作品600余幅,在CSSCI核心刊物上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40篇,在全國性各類征文大賽中獲獎三十余次,2016年1月,被國家旅游局授予“2015中國好導游”榮譽稱號。作品曾入選中英文雙語對照,并公開出版發(fā)行的《2013中歐可持續(xù)旅游發(fā)展論壇文集》,《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前沿理念與實踐案例》,《中國民俗學會第八屆代表大會暨2014年年會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多篇學術論文被國際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IPCD)全文收錄,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CPCD)全文收錄。現為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會員;中國旅游文學委員會委員;云南省旅游景區(qū)協(xié)會副秘書長;現供職于中國.云南元謀旅游經營有限公司.元謀新華浪巴浦土林風景區(qū)任總經理職務,手機:13987883489;18087802581;E-mail:yhj0504@126.com; QQ:763298963 郵編:651367);研究方向:民族學、人類學,旅游文化、旅游文學、旅游地學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