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電影《金陵十三釵》——就像如同看見鮮花滴血而悲壯的凋零的剎那,那刻骨銘心和心靈震顫始終盤亙,《金陵十三釵》以豐潤的歷史情感和完美的藝術(shù)再現(xiàn)澆鑄起了一段牢固的歷史情感和人性基石?!霸u
彌漫的硝煙,漆黑的焦土,滴血的刺刀,惶然凄苦的奔逃,瘋狂而慘絕人寰的戮以及成堆成片的尸體……影片一開始,便將一段沉重得讓人無法呼吸的歷史,以慘烈而悲憫的場景一格一格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瞬間攫住你內(nèi)心深處最疼痛的那根神經(jīng),也為這場戰(zhàn)爭題材的電影埋下了災(zāi)難性的伏筆。
邪惡的戰(zhàn)爭,必定會最大限度地催生人心中的惡。南京大屠殺時的日本兵,就是被這種惡澆灌出的魔鬼。如此血腥殘酷的洗禮,同樣會激發(fā)人心底的良知與血性。靈魂不分貴賤高低,哪怕你再世俗粗鄙。只要敢與邪惡抗衡,就能完成人性中最圣潔最善良的蛻變?!督鹆晔O》中以李教官為首的中國抗戰(zhàn)士兵、貝爾飾演的美國入殮師、倪妮等飾演的一群風(fēng)塵女子,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將這種血性與善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步步驚心的悲情對抗,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希望與光輝,更成全了他們彼此的救贖。
【一】正義的救贖
佟大為飾演的李教官,著實讓人心里狠狠地痛了一把,又敬了一把。影片中,為數(shù)不多的幾位軍人,原本向前幾步就可以出城,遠離這血腥殘暴的生死場。明知道無法與武器精良的日軍大部隊抗衡,明知道逃不掉灰飛煙滅的命運,緊要關(guān)頭,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留了下來,為掩護撤退的群眾與日本兵展開激烈的巷戰(zhàn),成為日軍行進途中的一根刺,刺得他們膽戰(zhàn)心驚。
為炸毀日軍坦克,軍人們用肉身和信念筑起了一道人墻,迎著炮火,迎著犧牲,排成一列豎行勇往前進。前面的戰(zhàn)友倒下,后面的戰(zhàn)友接上來。直到最后一位懷抱炸藥的軍人,將所有的尊嚴與憤怒,將所有對抗的決心一并塞入了龐大的鐵甲,讓它與無數(shù)日本兵一同化為灰燼。鏡頭拉長拉慢,將他們的形象瞬間定格。那一刻,我相信每個觀眾眼中都蓄滿了悲情。
僅剩下的李教官,并沒有進入教堂避難,而是以一個中國軍人應(yīng)有的睿智和冷靜,正義和勇敢,孤身在教堂外設(shè)置起了重重障礙。當(dāng)日軍攻破教堂,準(zhǔn)備屠戮那一群花骨朵般的女孩時,他巧妙地將敵人引開,然后以一人之力,全殲?zāi)且魂犎哲?。彈藥耗盡的最后,甚至以身為餌,在一聲巨響中,與日軍同歸于盡。炮火為他燃放的禮花,直沖霄漢。而他的靈魂,也在炮火中得到了永生。
【二】道德的救贖
一群風(fēng)騷妖艷卻又低賤墮落的秦淮女子,一群質(zhì)樸清純又高貴大方的教會女生,原本就是社會截然不同的兩個群體。從她們出場的那一刻起,勢必會引發(fā)一場道德意識的沖突與對立,尤其是在如此美好神圣的殿堂里。
血色大時代不僅沖開教堂的大門,更沖亂了小女孩們的命運。當(dāng)這群風(fēng)情搖曳的不速之客闖進女孩們圣潔的領(lǐng)地,肆無忌憚地喝酒聊天唱曲打牌,將教堂地窖弄得一塌糊涂時,被攻破的城池便開始了緊張微妙的對抗。在道德面前,女孩們毫不掩飾自己的厭棄和鄙視,對她們不睬不理,也決不拿正眼瞧她們。這種沖突在廁所問題上達到最高峰。尖銳的爭吵和謾罵,瘋狂地撕咬和扭打,將人們加諸于女性靈魂與身體的雙重美好摔得粉碎。
所有的沖突,最后都被一顆致命的子彈擊中。當(dāng)日軍的鐵蹄肆意踐踏著圣潔與生命時,女孩們毫不猶豫為保護地窖中的妓女而放棄了躲藏的機會。躲在安全地帶的妓女們聽著女孩撕心裂肺的求救和哭叫,內(nèi)心受到強烈的震撼,惶恐不安。這里面,有自責(zé),有叩問,更有靈魂的煎熬和拷打。
在極度恐懼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下,她們之間的矛盾最終得到了緩解。從精心撫養(yǎng)受傷的小兵,到給女孩們真誠地道歉,再到豆蔻為給浦生了心愿而不幸遇難,最后到喬裝代替女孩們慷慨激昂地去赴死。這一場關(guān)于貞潔的對抗,終于塵埃落定。
以骯臟破碎的靈魂換取女孩們年輕貞潔的尊嚴與生命,值與不值,已經(jīng)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性的光輝在這一刻,散發(fā)出無與倫比的崇高和魅力。而這一場道德的救贖,也徹底得到了升華。
雖然活著就是希望。但在女孩們心中,她們既清純又明艷,且從來都不曾離開。
【三】靈魂的救贖
一個粗鄙的美國二流子,一個貪婪自私的入殮師。當(dāng)他從戰(zhàn)火中逃脫,為取酬勞闖入教堂,親眼目睹了日軍的暴行,目睹了女孩們嬌嫩脆弱的生命即將遭到踐踏即將破碎凋謝時,他發(fā)現(xiàn)披上神父的外衣,似乎可以拯救她們。于是這個潦倒落魄的醉漢終于覺醒,化身為救人于水火的英雄,開始了他捍衛(wèi)道義的羈旅。
戰(zhàn)爭可以摧毀人性,同樣也可以喚醒人性。貝爾的覺醒和抵抗,是對暴行對最基本的人道主義的侵害。在人類最大的惡與獸性面前,他知道,任何個人的力量都是單薄的,微不足道的。所以,他幾經(jīng)猶豫和掙扎,最后才擔(dān)負起保護教堂女學(xué)生及避難妓女們的重任。從他答應(yīng)帶她們走的那一刻起,他的人格就得到了升華。他的形象,也因此變得豐滿而高大。
然而,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再一次降臨。在女學(xué)生跟妓女們之間,他無從選擇,也沒有任何權(quán)利決定誰的生死。更何況,幾天的相濡以沫,他與玉墨還發(fā)生了一段真摯的感情。這個從炮火中僥幸存活下來的殉葬師,一出場,就注定了他的悲情英雄主義色彩。當(dāng)妓女們義無反顧地決定替女孩們赴死時,他的理智最終也戰(zhàn)勝了情感。除了含淚笑著送她們離開,除了能還這些滄桑的秦淮女子一個純真的學(xué)生夢以外,他無力回天。因為,她們的犧牲背后,托起的是十二個美麗善良女孩們生的希望。這沉甸甸的生命和希望,是他必須捍衛(wèi)的道義。
慶幸的是影片結(jié)尾,在準(zhǔn)確的壓抑和殉道的悲情氛圍中,貝爾終于帶著女孩們從那條超越人類理解極限的歷史血河游了過來,成全了他靈魂的救贖。
【四】情感的救贖
陳喬治,這個滿臉稚氣的孩子,是教堂里唯一僅剩的男性。面對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他無所適從,惶恐不安。但當(dāng)玉墨果斷地將行李扔進墻內(nèi),將十四位秦淮妓女的希望扔進這座教堂之后,他沒有刻意驅(qū)趕,默許了她們的存在。也許,在他心中,也曾天真地認為這一屏之障能夠給她們最后的庇佑。
就是這樣一位少不經(jīng)事又有些懦弱的孩子,卻集所有教堂工作人員的特質(zhì)于一身。生死攸關(guān)的時刻,他雖恐懼絕望到了極點,卻始終固執(zhí)地將保護女學(xué)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因為,那是神父臨死前的囑托,他奉若神明。所以,他一遍又一遍地勸說貝爾幫他們修車,幫助他們逃脫困境。
在他一根筋的反復(fù)勸說下,貝爾終于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故事發(fā)展到這里,他也基本算修成正果,功德圓滿了。然而,上天似乎有意跟他來個黑色幽默。唱詩班的女孩,由妓女們代替,卻獨獨差了一位。長時間的猶豫和掙扎之后,他的精神終于崩潰,歇斯底里地喊出要代女孩們?nèi)ジ八馈?br/> 貝爾別無選擇,只好將他打扮成女孩的模樣。當(dāng)他跟著妓女們快速走出教堂的那一瞬,他忠誠勇敢、不負所托的形象豐滿到了極致,也成全了他個人情感的救贖。
還有豆蔻,只想跟著浦生回鄉(xiāng)下種田,每天給浦生彈彈琵琶。如此簡單質(zhì)樸的一個心愿,都無法達成。為了信守自己的諾言,浦生死后,她不顧生命危險潛回妓院,只為給琵琶續(xù)弦,卻在返回的路上遭遇日本兵慘無人道的摧殘。血染的絲弦,仿佛一曲慘烈悲情的戀歌,來不及唱響,便被生生掐滅,魂飛魄散。
對于他們那段鏡花水月的情感來說,也許,死,才是一種真正的解脫。
還有以書娟為首的女孩們,從對妓女的仇恨蔑視到對她們的認同和感恩,其間經(jīng)過巨大的反差和內(nèi)心的掙扎與糾結(jié),但最后,無一例外地記住了這群完全改變她們一生命運的女人。妓女們?nèi)崦耐衲?,明麗動人的樣子,以及那首艷驚四座軟語溫存的《秦淮景》,永遠烙在她們純潔幼小的心里。
值得一提的似乎還有書娟的父親。自私的他原本想帶著女兒遠走高飛,孰料書娟絕不肯棄下自己的同伴。無奈之下,懷揣通行證的他只得冒險回來。在得知貝爾愿意帶著女孩們一起逃走時,這個中國式男人毅然奉上那張寶貴的護身符,最后死在了日軍的槍下。當(dāng)他倒下的那一瞬,他的情感同樣得到了救贖。這救贖,不僅得到了書娟她們的諒解和尊重,也讓他的靈魂不再狹隘和卑微。
【五】歷史的救贖
“理性、精良、冷靜、具體寫實化的《金陵十三釵》,它的反思與批判,更為通俗和國際化——對戰(zhàn)爭對法西斯行徑對反人類的日本軍國主義的反思與批判,不僅可以引起華語世界的關(guān)注,同樣可以叩響全球范圍內(nèi)對日本侵華罪行的反思與批判?!薄霸u(一)
“宏大的場景,視聽效果與人性感染力兼?zhèn)涞摹督鹆晔O》中,純潔善良的女孩們成為“家園”的象征。為了讓這片“家園”不被戰(zhàn)爭的焦土覆蓋,為了讓人們有希望地活著,中國軍人和“十三釵”像保護自己的家人那樣,做出了英勇無畏的犧牲。這樣的胸懷與格局,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引起共鳴?!薄霸u(二)
勇敢與正義,良知與血性,尊嚴與生命,希望與和平,是這部影片揭示的最終主題。它在還原一段極其沉重的史實之余,重現(xiàn)了當(dāng)年戰(zhàn)爭血腥殘暴的本質(zhì),不僅讓我們震撼,讓我們警醒,讓我們銘記,更讓我們迫切地想要將這些人性的光輝一代代傳承。一部大眾電影,在短短的兩個半小時,能夠做到這些,早已超出了電影本身。
也許,嚴歌苓編著、張藝謀導(dǎo)演的這部《金陵十三釵》,更是一種對歷史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