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VA无码中文字幕电影,粉嫩AV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王玥,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他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

來源:作者:李巖時間:2014-12-29熱度:0

他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
——李巖散文集《風景在路上》序言

許 晨

    蜚聲世界的法國十九世紀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講過一段著名的話:“美是無處不在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來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蓖瑫r,他還進一步表示:“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事物中能夠發(fā)現(xiàn)出美來……”
    歲末年初之際,奔波了一年的我終于可以歇歇腳了,坐在書房里沏上一杯熱茶,閱讀心儀的圖書和朋友們的佳作。驀然,早就發(fā)來存在電腦里的一部書稿,引人入勝地點燃了我的興趣和聯(lián)想。這就是青島市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優(yōu)秀散文家李巖又一部準備出版的散文集《風景在路上》。縱覽通讀一遍之后,我的腦海里情不自禁浮現(xiàn)出上面所引用的羅丹名言。
    李巖,是我來到青島定居所結(jié)識的新朋友,然而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就好像早就相識似的。因為說起來頗為有緣,他與我一樣誕生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曾在省城濟南生活過一、二十年,應征入伍穿上了那個時代年輕人無比神往的綠軍裝,在人民解放軍這座大熔爐里淬火加鋼,同時愛上了舞文弄墨,經(jīng)受了一手拿槍一手握筆的磨礪。更為巧合的是:他的父親----原青島警備區(qū)政委李治亭將軍,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過濟南軍區(qū)政治部《前衛(wèi)報》社社長。而我那時恰在濟南空軍某部服役,是《前衛(wèi)報》的通訊員和文化副刊作者,說不定我寫的稿件還經(jīng)過他老人家審閱呢!在一次宴會上,我見到了這位已是髦耋之年的老前輩,依然充滿激情、歌聲嘹亮,令人敬佩不已。俗話說:將門出虎子。雖說李巖沒有在從軍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而是轉(zhuǎn)業(yè)來到青島外貿(mào)部門工作,但卻傳承了父輩愛好寫作的基因,利用業(yè)余時間辛勤筆耕,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寫出了一篇篇感人的文學作品。
    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四通八達,網(wǎng)絡文學大行其道,李巖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友興致勃勃,迭出佳作,引起大家的關(guān)注與好評,以至于他的筆名“格里”比真名實姓還廣為人知。這些年,他寫過散文、詩歌、小說,也相繼出版過散文集和長篇小說,甚而與人合作翻譯過外國作品。不過,我以為其中成績最大的,當屬他的散文。過去的舊作不再多提了,就拿這部請我作序的《風景在路上》來說,鮮明地體現(xiàn)了李巖散文的寫作風格和藝術(shù)特色。
    顧名思義,這是一部“人在旅途、眼在畫里、心在情中”的游記,而游記正是散文中的一種。按照文學教科書上的定義: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報告文學等并稱的文學體裁,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包括雜文、隨筆和游記等等。她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是最自由的文體,也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行文體例。形散而神不散,看起來只是不經(jīng)意地描述一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所表現(xiàn)的多是零星瑣碎的片段人生,然通過詩意優(yōu)美的語言,抒發(fā)傳遞出能夠引起人們共鳴的思想情感。顯然,李巖的作品已經(jīng)具備了這些散文的要求。
    《風景在路上》共分三個專輯。一是“青島美風情” ——以景觀描寫展示青島地域的歷史人文。二是“祖國美如畫” ——行萬里路賞萬里景領(lǐng)略祖國大好河山。三是“風景在別處” ——游覽異國他鄉(xiāng)見識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編排內(nèi)容上由近及遠,層層遞進,先是描繪自己生活的城市風光,繼而瀏覽齊魯大地、萬里神州的青山綠水,最后則是放眼海內(nèi)外的異國景色。如同電影鏡頭似的,從特寫逐漸推成大全景,給讀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仔細揣摩品味這部游記式的散文集,我感覺具有這樣幾個特點:
    首先,作者是一個眼光明銳的人,能夠在人們習以為常的場景中,看出不一樣的風景和美感來。不管是在他久居的海濱城市青島,還是借工作之便觀賞南疆北國,甚而走出國門遠赴海外撿拾他山之石,都能夠睜大熱情的眼睛,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感悟、有所啟迪。描寫青島八大關(guān)、棧橋和北九水、嶗山等風景名勝的文章可謂多矣,而李巖卻用自己的眼光得到了獨特的觀感。僅以那篇《八大關(guān)的魅力》為例,作者開篇就說:“青島人為什么最青睞八大關(guān)?我認為最簡單的回答是:鬧市取靜?!倍箧告傅纴戆舜箨P(guān)的魅力所在,總結(jié)出三個字:幽、雅、秀。其中這樣寫道:
    春天的一個午后,和朋友走在雨后那一條海棠花盛開的路上,感到清新、淡然,溫文而雅。晶瑩的雨滴還掛在海棠花瓣上,嬌艷欲滴,一陣清風吹來,小雨滴飄然而落,滴在面頰上涼颼颼的,很愜意。一對新人走過來,新娘穿一襲潔白的婚紗,頭上插一枝淡雅的海棠花,在西裝革履的新郎攙扶下悠然走來,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美滿的笑意。霎那間,霏霏的小雨飄然落下,高挑的新娘撐起了早就準備好的小紅傘,雨中花街漫步,舉止優(yōu)雅,動感十足,渲染得整個八大關(guān)的午后都妖嬈和嫵媚起來了……
    細致的觀察、優(yōu)美的語言,將這個美麗景點的特色躍然紙上,有別于其他作家筆下的八大關(guān),完全是李巖個人的真實感受,同時也會蕩漾起讀者心中的漣漪。需要指出的是:這段描寫有色彩有細節(jié),但個別文字簡練一下則更好。
    其次,作者是一個感情充沛的人,無論走到哪里,看到什么樣的風光,都不是單純就寫景而寫景,而是從中寄托并抒發(fā)了深厚的情感。他在“太平角聽潮”,去“仰望玉龍雪山”;他“追尋那夢中的彩云南”,“登臨艾菲爾鐵塔”等等,均由平常的生活斷片中,咀嚼出友情、鄉(xiāng)情、祖國母親情的個中三味來。請看《劉公島抒懷》一文,即是參觀了甲午海戰(zhàn)館之后,痛心疾首之情溢于言表:
    走著看著,看著回想著,我耳畔始終響著那威震四方的號角,眼前飄過一陣陣那漫天席地的硝煙。真是穿過時間的歷史長河,重新回到甲午之年的渤海灣,歷史悲壯的一幕幕重又在眼前層層浮現(xiàn),令人心潮澎湃。如今,雖然已經(jīng)歷經(jīng)了多少個春夏秋冬,走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然而每當追憶起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心中總有撫不平的激憤、震驚和心靈震撼……
    一個甲午海戰(zhàn),毀了最早的中國海軍,改寫了中國的近代歷史,但也誕生了一批(以鄧世昌為代表)錚錚鐵骨的中華男兒……
    歷史老人走了一個又一個輪回, 2014到來了,今年又逢甲午年,距離那個血火交織的黃海大戰(zhàn)整整過去了120年。而日本當局的極右分子安倍晉三,明目張膽與中國為敵,覬覦我們的釣魚島,悍然參拜靖國“鬼”社,企圖復活軍國主義。呸!白日做夢。今天的中國人民早已站立起來,過去的悲劇再也不會重演了。血債要用血來還!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劉公島抒懷》抒發(fā)了鮮明的民族感情,具有激勵后人的現(xiàn)實意義。只是表達立意還應再集中、再有力量些。
    此外,作者是一個勤奮有心的人,許多作品并不是應報刊相約專門采訪體驗寫成的,而是結(jié)合日常工作出差開會、洽談業(yè)務考察項目等等,抑或是與家人妻女旅游觀光中的額外收獲。有些城市有些景點,不少人都走馬觀花地去過看過,但并沒有留下文字的記錄和情感的抒發(fā),李巖有心又勤奮,“于細微處見精神”,似乎時刻睜大眼睛,高舉著敏感的照相機,去捕捉生活中的美。比之單純描繪自然風光的文筆來講,我更看重那些浸染著作者經(jīng)歷的篇章?!吨猩铰?8號》的懷舊之情,《美麗雨花石》與日本老人的對話,以及《趵突泉品茶》中難忘的邂遘等等,都使人印象深刻。再如《巴黎隨想》,即是于探親之旅“拾”來的美文:
    法國首都巴黎是我早就夢想前往的地方。
  前年終于成行。女兒在慕尼黑,和老伴探親時一起去了巴黎觀光旅游。巴黎是美麗浪漫的,因為它的開放式國度,走到那兒都彌漫著詩一般的羅曼蒂克,都市里蘊含著理性的建筑美,藝術(shù)的情感美。
    了了數(shù)言,點明了此文的由來與巴黎的特色,引發(fā)了讀者閱讀的興致。隨后,作者一一列舉了這座歐洲著名都市的歷史人文景觀,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
    香榭麗舍大道在晴空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巴黎人喜歡在這樣的陽光下,讀一本書,嘗一點冰激凌,飲一杯黑咖啡,品一杯紅酒,吃一頓牛排,聊一段記憶猶新的故事。巴黎是藝術(shù)的天堂,大街小巷充斥著音符,或婉轉(zhuǎn),或凄美,纏纏綿綿,總之是清澈的,舒適的,濃香而清醇,舒適而微醺……
    好一個巴黎,好一篇隨想,不禁使讀到她的人亦心向往之了……
    我曾經(jīng)當過多年的文學編輯,至今還兼任著山東省作協(xié)文學期刊委員會主任,編審并評論過許許多多中青年作家的散文小說詩歌等作品,其中就包括一些游記散文。應該說,李巖的《風景在路上》是一部景情交融、寓情于景的好作品。個中原由就在我上述的剖析與評點里,此處不再綴述。不可否認,還有一些缺憾---前文略有提及,如果筆墨再精煉細致一些就更完美了。難能可貴的是:他并非專業(yè)作家和文藝工作者,而是一名酷愛文學的業(yè)余作家。他在做好本職工作前提下,多年來讀書思考筆耕不輟,取得如此佳績,令人刮目。與其說他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不如說他有一顆珍愛生活、有情有義的心……
    這樣的文朋詩友,在我們美麗的島城還有很多,活躍在社會各界各個崗位上,用文學之火點亮平凡而寶貴的人生,也給城市增添了文化之光。他們與專業(yè)文藝家相映成暉,相輔相成,應該得到更高的承認和文學位置。前不久,他們在市文聯(lián)和市民政局的關(guān)懷支持下,成立了青島市當代文學研究會,推選原區(qū)教育局局長戴新閣為會長,侯修圃、孫延明、于向陽、王磊等為副會長。本書作者李巖也當選為副會長之一,可謂如魚得水,有了更好的發(fā)展平臺。我與市文聯(lián)領(lǐng)導牛魯平、老作家尤風偉高興地受聘為名譽會長,攜手并進,竭誠為繁榮島城的文化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
    風景在路上,追求在路上,幸福也在路上。我曾經(jīng)多次在文學講座中說過:熱愛文學的人是幸福的人!無疑,李巖和許多像他一樣的文友,是有追求的人,也是幸福的人。他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變成了詩文佳作,也為自己和后來者留下了一段精彩的記憶。我期待著李巖們再接再厲,去不斷抒寫出更新更美的續(xù)篇……
                            
                                                                 2014年元旦于青島嶗山


(本文作者許晨,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省文學期刊委員會主任、《山東文學》社原社長主編、國家一級作家,第五屆冰心散文獎獲得者。)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