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山西省地質(zhì)調(diào)查院黨群部 呂慧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世紀里,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今又重讀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感受頗深。
海倫·凱勒是不幸的,當她19個月時,一場大病使她雙耳失聰,雙眼失明。這讓幼小稚嫩的她陷入了無限的孤獨與寂寞,因此變的粗暴無理;她又是幸運的,因為安妮·沙利文老師來到了海倫·凱勒身邊,為她指明了生活的方向,于是海倫·凱勒又重新振作起來,鼓起了生活的風帆。最后,她以驚人的毅力學會了英語、法語、拉丁語等多種語言,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德克利夫?qū)W院。
“勇敢寓于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边@正是對海倫的真實寫照。海倫憑著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堅。
海倫·凱勒不敢說從沒有怨天尤人或沮喪的時候,但我們要明白這樣根本于事無補,因此我們要極力控制自己,使自己不去較真。在現(xiàn)實中我們面對的困難與海倫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但我們常常是畏縮不前,怨天尤人,不去找方法,想辦法,一味的坐以待斃,這是多么可怕的思想。人,面對困難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面對困難,就一定不會成功。
讀了這本書后,明白了人生不僅要珍惜眼前的一切,還要有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海倫·凱勒在書中說:“只有聾人才珍惜聽覺,只有盲人才體會重見天日的種種幸福。”是的,事實的確如此,人們對任何東西都是這樣,只有失去了,才感到它的可貴,例如空氣、水源、陽光、平靜和諧的生活等等。試問:有多少人會好好珍惜每一天,珍惜所擁有的?與海倫相比,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的生活比她好太多,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知足,學會克服困難,學會拼搏奮斗,那迎接我們的必將是夢想成真。
(編輯:作家網(wǎng))上一篇: 豐碑是怎樣刻成的
下一篇: 論《儒林外史》中的諷刺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