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忘了告訴你,怯懦的納粹是怎樣謀殺舒和兄妹的。
他們是在斷頭臺上被斬首處死的。
真真正正的拋頭顱灑熱血。
他們?yōu)槭澜缟厦恳粋€熱愛自由的人而死。
不論膚色,不分貴賤,不欺性別,不問老幼。
看著他們青春高貴的頭顱隨著黑亮的鍘刀落下而死不瞑目地在永恒中凌空輕舞飛揚,看著他們熾熱殷紅的鮮血在燦爛奪目的陽光中一路花樣飄落灑滿歷史,41歲的我,眼中濺滿1943年的淚。
2月22日,那個春天觸手可及的日子。
那是我還遠未出生的年代。
然而我知道,他們是為我而死的?!?/span>
好久沒有讀到這樣震憾人心的文字了。
午休時隨手翻閱一篇文章竟然看到這樣的文字,于是就沒得午覺好睡了,于是便讀了下去。
這篇文章名曰《白玫瑰:1943年的鮮血》,副題為---夜讀抄,作者是著名詩人,散文家,評論家邵燕祥。我想大概是作者在夜里讀的時侯抄的吧。上面的那段文字就是作者在他讀的那篇文章中抄的。那篇文章叫〈〈永遠的白玫瑰〉〉,原作刊于〈〈當代〉〉今年第三期,作者虎頭,是一位北京的德語副教授,他在這里敘述的不是他親歷的往事,但往事并不遙遠,距今72年,在納粹統(tǒng)治的德國。那“為我們而死的”是一對年輕的兄妹:舒和家的漢斯和索菲。從來沒有聽說過,作者也是去冬旅居柏林時才知道的。
在這里我想告訴你的是:他們兄妹二人都是慕尼黑大學(xué)的學(xué)生,哥哥學(xué)醫(yī),妹妹學(xué)生物與哲學(xué)。哥哥死時24歲,妹妹死時22歲。他們是1943年2 月22日被德國納粹處死的。他們都是一個名叫“白玫瑰”德國反法西斯小組的骨干成員。他們死后800天,希特勒就走到了他的末日。
在這里我不想說他們的血是否沒有白流?我要告訴你的是在2003年11月28日,德國電視二臺的專題節(jié)目“德意志俊杰”,評選德國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十大名人,當場由觀眾電話評選,結(jié)果在只有9000萬左右的德國,舒和兄妹就得了500萬張票,排名第四。前三名是:阿登納、馬丁.路德、馬克思,后六名是:勃蘭特、巴赫、歌德、約翰內(nèi)斯.古丁堡、俾斯麥、愛因斯坦。
“舒和兄妹名列這些偉人之前!
如果拿這樣的名譽去掃地,你想想那應(yīng)當是怎樣偉大的地吧!”
“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guān)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舒和兄妹就是這樣的鳥兒。
......
讀完此文,我久久不能平靜。最想說的有三點:一是想讓你知道白玫瑰的故事。二是想告訴自己為什么要活那么久。三是閱讀“五·四”,想找回逝去的青春,但還能找回來嗎。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