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學詩歌創(chuàng)作領域的重要收獲
來源:作者:趙春華時間:2013-06-20熱度:0次
地學詩歌創(chuàng)作領域的重要收獲
——讀胡紅拴科普詩集《地球語匯》
打開郵箱看到了詩人胡紅拴給我發(fā)來的他的書稿《地球語匯》,并留言說:春華兄 如方便可寫篇文字,謝謝。說實在的,雖然自己寫了不少詩評,也對詩人的地學系列組詩《太陽系,地球的阿哥阿妹們》做過點評,但面對這樣一部作品我卻感到壓力不小。因為自己畢竟是地學理論方面的門外漢,而詩人則是地學理論方面的學者和專家。詩人胡紅拴要我為其詩寫篇文字,說真的,真有點兒趕鴨子上架的勁頭。承蒙詩人紅拴信任,即便是班門弄斧也要上,所以還是下決心:一定要為詩人的這部《地球語匯》寫點兒文字的。
首先,紅拴的這部詩集是地球科學的史詩作品,具有史詩氣魄和風格。正如此書內容簡介所說:本書用詩歌的形式,科學的文學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地球科學領域的科學事件、太陽系與地球行星、地球的年齡和地球年代、物質組成、巖石變形與地質構造、巖石圈板塊構造、大氣圈、風化作用與斜坡構造、地表水流及其作用、地下水及其作用、冰川與冰川作用、風少與黃土、海洋與海洋帶、地球資源、典型地貌與人類文化、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tǒng)科學。從宏觀到微觀,從太陽系到地球,再到物質的組成、巖石的變形等等,確是一部地球從誕生到發(fā)展到今天的編年史。
抒寫這樣的史詩性作品需要思路和視野的開闊,需要浪漫主義情懷,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前提,詩人創(chuàng)作的這部作品才顯露出氣勢恢宏,大氣磅礴的風格,讀來給人予蕩氣回腸、氣象萬千之感。像《大地涅槃》開頭的詩句:“莽夜 我站立高山之巔 浩瀚的宇宙 洗滌了雙眼 流星 撕開了時光的閘門 一瞬間串起 歲月的碎片”。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入史詩的氛圍之中,我們也同時感受到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
其次,紅拴的這部詩集在科普詩領域,特別是地學詩歌領域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是值得關注的一部重要作品。
以前我對紅拴創(chuàng)作的地學詩關注不多,真正關注還是從他的《大地涅槃》開始,最近一年通過作家網看到他的作品的同時,他也郵箱給我發(fā)來他創(chuàng)作的這部詩集的其中的一部分作品,這樣才對他的地學詩歌創(chuàng)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寫了一些賞析點評文字,本想多寫一些,總感到力不從心,主要還是感到自己地學方面知識的欠缺吧。但總的感覺來說,紅拴這一年的地學詩歌創(chuàng)作,可以說到目前為止,這部《地球語匯》中的大部分地學詩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很有分量的作品。我這樣說大概一點兒不為過吧。
可以說紅拴的這部《地球語匯》填補了地學詩歌領域的一個空白,正因為紅拴豐富淵博的地學理論才成全了他的地學詩歌創(chuàng)作,這是一般詩人做不到的,他有這個條件,也有這個優(yōu)勢。詩人章冶蘋對紅拴的一句話點評很到位:他是地學詩歌的首倡者和主要實踐者。而這部《地球語匯》則是紅拴地學詩歌創(chuàng)作的十分耀眼的實踐成果,是他在地學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的重要突破,是十分令人欣喜的。
紅拴的這部《地球語匯》的確是富有詩意的地球科學百科全書,地球科學的方方面面基本都包括了,內容和語匯十分豐富。行星運動定律、太陽系、太陽和其他九大行星、地質年代到位和年代地層單位、巖礦、巖石等等,內容豐富,地學名詞疊出,閱之大開眼界。關鍵還是詩人對地學科學的詩意記述和表達比較準確到位,使得我這個地學常識欠缺之人能夠對其作品感興趣,能夠通過詩人的詩意記述走進他的地學詩歌世界里去。地球有引力,紅拴的地學詩歌也同樣具有引力把我吸引到他的作品里去。他用詩歌的語言把地學的抽象概念形象化,而不是簡單地羅列地學概念和名詞,如“早聽過亙古傳來的聲音 早見過母性慈祥的年輪 天圓地方最初的理念 原創(chuàng)在中國亙古的混沌 老祖先探究過奧秘的所在 千萬年折磨著祖宗和他的子孫”——天圓地方;“穿過第谷(Tycho Brahe)濕潤的胞衣 喝過哥白尼濃濃的乳液 開普勒(Kepler)思維的天空 盛開了科學清香的玫”——行星運動定律;“ 一輪東升的紅日 一曲皎潔月光的獨白 詩意的自然 燭照了太陽系朦朧的窗臺”——太陽系,等等,都是詩意濃厚的詩句,很容易把我們帶進他的地學詩歌世界里去。這樣的詩句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紅拴的這部《地球語匯》中大部分詩歌很注重詩歌的音樂感和節(jié)奏感,語言生動活潑,通俗上口,適于朗誦,是不錯的朗誦詩。難怪廣州大學舉辦他的地學詩歌作品朗誦會,贏得那么多學子們的喜愛。
地學詩作為科普詩的一個重要分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適于朗誦,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須的,這樣才能達到科普文學作品的目的。只有這樣科普詩歌才能插上飛翔的翅膀飛進廣大詩歌讀者的心靈。而詩人胡紅拴在地學與詩歌之間架起的橋梁,真正使地學詩歌發(fā)揮了科普文學作品的作用,讓讀者享受到他的地球科學的詩意記述是那樣富有激情,那樣富有詩人的想象力,感受到他的浪漫主義情懷,使讀者在欣賞詩歌的同時也加深了對地學知識的進一步了解,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詩人在這方面的探索和追求是十分有意義的。
詩人走過不少地方,祖國東西南北很多的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因此創(chuàng)作出不少精彩的短章,加之詩人又是奇石鑒賞方面的專家,他又創(chuàng)作出不少極富哲理的詠石詩篇,最后一章:綠色的故事中的短章大概與詩人曾經從事過醫(yī)生職業(yè)有關吧。筆者認為這部詩稿的最后幾章屬于純詩的范疇,而前面絕大部分篇章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地學詩。當然這也反映出詩人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尤其是對奇石鑒賞方面淵博的知識,其實這也與地學知識密切相關的,也正是在地學理論方面的深研,才具有奇石鑒賞方面的功力,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總之,紅拴的這部《地球語匯》是地學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收獲,是科普詩歌領域的重要創(chuàng)作成果,詩人在地學詩歌創(chuàng)作領域的探索和追求還是值得稱道的,也是值得尊敬的。雖然就整部詩集來看,個別篇章還存在過多羅列地學知識,弱化了詩意的記述和表達,但這一點兒瑕疵并不影響整部詩集的藝術質量,總體來講,這部詩集的創(chuàng)作還是成功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地學科普詩歌佳作。
最后預祝詩人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道路上不斷探索,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地學詩歌佳作,在地學詩歌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為詩歌這座百花園不斷增添亮麗的風采。
2013-6-18 晚于北京海淀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