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春
劉連營
感謝聰明智慧的先人為后人創(chuàng)造了二十四節(jié)氣,首先登場打頭陣的立春節(jié)在最寒冷的日子里給人們帶來了久違的暖意和期盼。
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年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的開啟,這時,漫長而又冷冽的冬天還沒有遠去,春天的和煦還不能明顯的體察,可是那一堆堆曾經給人們帶來驚喜和歡樂的白雪卻是不可挽留的漸漸消融了,讓人憐惜不舍之余又會欣然的想到,這就是一個季節(jié)的結束又一個季節(jié)的開始呀。
最興奮的當屬孩子,那種盼春迎春的神態(tài)猶如站在村頭踮著腳尖等著看嫁到村里的新娘一樣急不可耐,堆雪人打雪仗已經成了過去式,吹柳哨做草帽玩迷藏的另一種熱鬧已經攪得他們心神不寧,于是沿著冰雪開始融化的小河畔去端詳新芽還沒長出來的柳樹成了孩子們每天的必修課,孩子們的心總是火急火燎的。和孩子們同樣心急的還有蟄藏在厚厚的土層下面的小蟲子,這些可愛的小生靈也想著急的鉆出地面了,它們暖暖和和的睡了一個冬天,逐漸轉暖的地氣把它們催醒了,一個個開始挪動著蜷曲的身子,懶洋洋的伸伸手腳,似乎在說,醒來的感覺真好。春風最解人意,有微微的軟軟的暖暖的風從遠處飄飄而來,臉頰上曾經如刀削般尖銳難忍的感覺再也沒有了。
立春了,灰撲撲的蕭瑟冷峻的冬天就要退場,盡管白天和夜晚寒冷的滋味還沒有完全消失,可是你要是走到郊外去看看,你就一定會說真的看見了春天的影子了。殘雪下面的枯草中已經泛出了淡青色,那些密密實實抱成一團的新芽就要頂破枯枝的壓制。漫無邊際的田間此時雖然還袒露著深褐色的胸膛,但是蹲下來,攢一把肥厚的泥土你會覺得手心里有著柔軟而溫和的感覺,朝遠處看,崗坡上那一溜溜的樹叢已經明顯地從褐黃向嫩綠過度了。
最讓人為之心動的是高聳入云的樹梢上,一對對的喜鵲銜著長短不一的枯枝飛來飛去忙著壘窩,它們看見了樹下的我,似乎并不驚慌,用飽滿而響亮的喳喳聲像是友好的打招呼歡迎歡迎。我知道不用多久,就會從那些漂亮結實的巢中生出一窩窩的小喜鵲,春天正是孕育新生命的美好時節(jié),天人合一,萬物同此,巢在枝頭,鵲在巢邊,溫暖的陽光將大地編織出了一片金黃透亮的暖色調,這是多么美好的一幕呀。
立春之美,美在不張揚不喧鬧,完全是充滿著定力和內斂的含蓄之美。河面上的覆冰還沒有消盡,可是河畔垂柳已擺出了婀娜多姿的神態(tài)。在風雪中傲然綻放的臘梅,此時更顯骨節(jié),樹干上的積雪依在,梅腮被潔凈的白雪簇擁著,顯得無比嬌艷,疏影橫斜里的堅韌和風姿躍然而出。想起家里養(yǎng)的一盆水仙,雖也是花團錦簇,香氣襲人,卻受不了寒冷,只能呆在溫室里,如何比得上眼前這株梅樹傲雪斗寒的忍耐與毅力,更缺了一份梅花的落落大方、磊磊大氣。
立春過后,天氣一天天轉暖,映入眼簾的這個世界愈發(fā)清麗起來。一夜春風一層綠,勤勞的鄉(xiāng)親們早已坐不住了,他們將擱置了一個冬天的農具拖到院子里,拾掇著準備著農事的安排,犁、鋤、镢、鐵锨、耙子等在溫熙的陽光照射下,錚錚發(fā)亮,閃耀出迷人的光芒。停在院門口的小型播種機早已整裝待命,就等著主人點火啟程了。雖然春牛圖依舊掛在家舍墻上顯眼的位置,忠實的牛兒依然不緊不慢的在槽欄里芻食,可是春耕的日子是一天天來近了。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代詩人晏殊的這兩句詩生動描繪了古人迎接春天的喜悅心情和操于農事的忙碌景象。過去古人非常重視立春節(jié)的到來,晏殊詩里講的新社是春社,春社是古人隆重迎接春天的一種習俗,立春過后第五天到來的這一天稱為春社,農人要脫衣下地,以示祈福來年有一個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好收成。
立春了,每個日子都是風雅愉悅的好時光,因為人們心里裝滿了對于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春天也似乎懂得了人們的心思,它的腳步越來越快,無論是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到處傳遞著令人喜悅的暖意,隨著幾場習習和風的吹拂,春天就真的降臨身邊了。
春天來了,生活的每一個日子都須勤奮,不能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