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VA无码中文字幕电影,粉嫩AV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王玥,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字”亦風(fēng)流

來源:作者:王國良時間:2012-04-12熱度:0

“一字”亦風(fēng)流 
王國良

         陳沆,湖北黃岡浠水(蘄水)人,清嘉慶年間進(jìn)士,狀元及第。這個人貌不驚人,官不驚人,一生只官至蜀中道監(jiān)察使,但是,卻有兩件事讓人們曉得他, 記住了他。一件事是他進(jìn)士科考,位登三甲,轟動一時。另一件讓人們記住他的事是他寫有一首很有意思的詩。
這首詩是這樣的:
“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 江秋?!?BR>這首詩妙在巧用了十個“一”字,就將一位老漁翁泛舟大江之上、悠然諧趣釣魚的那種自然閑適的情趣盡顯無遺。全詩僅有二十八個字,“一”字就占了十個字,這十個“一”字,看似簡單的用字,卻使短短的絕句顯得內(nèi)容繁復(fù),人、情、貌、景,無一不包,無一不備,叫人擊節(jié)贊賞。這十個“一”字,使得絕句有情節(jié)完備的記敘:一個白發(fā)的漁翁,搖著一葉獨帆的扁舟,輕舟短棹,帶著釣具和滿懷的好心緒去釣魚。老翁選擇了與常人不同的時間、節(jié)令去釣魚,這樣的季節(jié)能夠釣到魚么?可是,老人不管釣得到還是釣不到魚,他都無所謂,心情都很好,他俯仰皆笑。是什么原因讓老人俯仰皆笑,這么怡然呢?揣測一下,大概是因為呀,老人他只為釣,不為魚,他要享受的是釣魚的過程,而不是獲魚的結(jié)果,他的樂趣全在垂釣之中,怡情更在垂釣之外。詩中時間(秋天的明月夜),地點(大江之上),人物(漁翁),事件(江中釣魚)全有,要素完備,也全是十個“一”字的功勞。這十個“一”字還讓絕句言簡義豐,顯得意蘊豐富:全詩巧用了十個“一”字,讓簡短的四句詩中,羅列了大量的物件,有白帆、木桅、木槳、扁舟、白發(fā)漁樵、釣具、長江、明月、秋景……,詩中豐富的蘊涵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一般詩歌的意蘊,是活生生的一幅生活全景圖式的意境,讀來叫人回味無窮。這十個“一’字,它還讓詩歌的意境中色彩鮮明繁復(fù),有畫中添彩的功效,全角度、多色彩地展現(xiàn)了《秋江垂釣圖》的風(fēng)采:江水碧綠,白帆高掛,秋岸紅葉遍野,樹掛秋實似燈籠,稻浪搖金,菊花泛彩,皓首漁翁打棹其間,頭頂一輪金月高懸,老人怡然垂釣江心……,這是一幅全景的秋意圖畫,叫人浮想聯(lián)翩,有身臨其境之感。這十個“一”字更加巧妙之處在于,它完美地展現(xiàn)了漁翁月夜垂釣時的恬然愉悅的心境,教讀者似乎觸目可見老人的心境:時令恰逢金秋,白發(fā)漁樵江渚上,閑適垂釣,擺櫓也笑,打棹亦笑,垂釣不為釣,笑看秋月秋風(fēng),老人不僅笑對江月秋風(fēng),更笑江岸秋收,五谷豐登,遍野碩果,衣食無憂,釣不釣得著魚無所謂,泛舟江上,笑看秋意,老人不笑都不行,詩歌展現(xiàn)了廣闊的社會背景,陳沆在詩中向讀者展示了其時士民皆樂,百姓富足的現(xiàn)實,大清帝國實在是為民謀了福祉。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是古時桃源世界的至高追求,這種大同社會是儒家治世的理想,詩中白發(fā)老人一俯一仰皆在笑,正是太平盛世的體現(xiàn),“笑”字是詩眼,讀者透過詩眼,窺出了大同社會的繁盛和詩人對治世的由衷的褒揚。
這首詩,可謂是巧用“一”字,盡得風(fēng)流。
其實,縱觀中國歷史,中國文人常常喜歡用“一”字訣,惜墨如金,卻意蘊豐富,只用一字,亦是占盡了風(fēng)流。
讀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人都記得,《四十六回》中,孔明、周瑜商定破曹之策時,各在手掌中寫了一個“火”字,就定下了“火攻”破敵的策略。三國中還寫有孔明問張飛最怕什么的情節(jié),張飛讓軍師猜他最怕什么,軍師孔明將答案寫在掌中,讓張飛看,孔明掌中寫的是一個“病”字,孔明的答案讓什么都不怕,就怕得病的張飛看后對軍師佩服得不得了。
山東曲埠孔府的墻上有一幅畫,畫的是一種叫做“貪”的獸,墻上面的“貪”畫與“貪”字,是圣人在告誡后輩,人若“貪”心,則如禽獸。圣人悔人,何用多言?點石成金,頑石為開。
曾國藩教育子女很嚴(yán),可謂是中國家教的楷模,他教育子女不喜歡多言多語,侃侃而談,喜歡只送子女一個字,他分別送出了“勤”字、“儉”字、“謙”字、“忠”字,“武”字,字雖不多,子女們卻易握精髓,受益匪淺。
當(dāng)年,毛主席赴重慶談判,十談九不成,主席進(jìn)退維谷,大主席十二歲的章士釗就塞給主席一個字:“走”。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毛主席毅然返回了延安,當(dāng)機立斷,既達(dá)到了揭露蔣氏王朝破壞和平的真面目,又保證了自己的安全,章士釗是一字點醒大慧人。
劉邦兵敗彭城,退至滎陽與項羽鏖戰(zhàn),兵盡糧絕,回櫟陽見蕭何,蕭何知道劉邦回臨都的用意,見面時,不問來意,就同劉邦同時在左右手中寫下一個字,一對,兩人左手都是“糧”字,右手都是“卒”字,對上后,兩人大笑。
華夏文史浩如煙海,卻叫“一字”獨領(lǐng)了風(fēng)騷,風(fēng)流于天下!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