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國家寶藏》進行時
為大力宣傳地質大調查以來所取得的重大找礦成果,展示國家地質工作在立足國內、提高資源保障能力方面的戰(zhàn)略地位與作用,增強地質調查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同時激發(fā)隊伍熱情、鼓舞士氣、振奮精神,地調局擬委托國土資源作家協(xié)會組織部系統(tǒng)作家深入地質找礦一線采訪,創(chuàng)作并出版報告文學《國家寶藏——二十一世紀初地質找礦重要成果》。該報告文學擬在2010年6月底前出版發(fā)行。
報告文學《國家寶藏》主要展示地質大調查實施以來的重要找礦成果:銅礦(西藏岡底斯成礦帶驅龍、甲馬銅礦;西南三江成礦帶普朗、羊拉銅礦;新疆東天山成礦帶土屋、延東銅礦等)、鐵礦(安徽廬樅泥河鐵礦;山東單縣大劉莊鐵礦;遼寧本溪大臺溝鐵礦;冀東馬城鐵礦等)、多金屬礦(南嶺成礦帶騎田嶺錫礦;昆侖-阿爾金成礦帶祁漫塔格地區(qū)鎢、鐵、錫;大興安嶺)、煤礦(新疆沙爾湖煤礦)、鉀鹽礦(新疆羅布泊鉀鹽)、天然氣水合物(南海北部、青海祁連)等。突出反映以上成果對我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有重要意義的能源和重要礦產的找礦成果,同時體現(xiàn)“泥河模式”、“部省合作機制”在找礦勘探中的作用。
國土資源作家協(xié)會黃世英、郭傳義、劉揚正、陸德琮、畢研波、郭友釗、趙臘平、梁守德、張建華、吳文峰、陳惠玲、范宗勝、黃銀寶、郭淑珍等作家參加創(chuàng)作。
他們正走在創(chuàng)作《國家寶藏》的路上——